摘要:(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剡文鑫 焦小飞)“你看这新修的污水井,以后家属院再也不会有异味了,也不用年年凑钱清掏化粪池了。”日前,银川市民族街19号院(原工行家属院)居民王光前站在楼前,指着排水井兴奋地向邻里介绍。这座仅有1栋楼、46户居民的老旧院落,此前因
本报讯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剡文鑫 焦小飞)“你看这新修的污水井,以后家属院再也不会有异味了,也不用年年凑钱清掏化粪池了。”日前,银川市民族街19号院(原工行家属院)居民王光前站在楼前,指着排水井兴奋地向邻里介绍。这座仅有1栋楼、46户居民的老旧院落,此前因排水系统未接入市政管网,常年依赖化粪池储水,异味扰民、清掏频繁成了居民的“心头堵”。如今,借着民族街排水管网改造的东风,这一困扰多年的民生难题终于画上句号。
作为银川老城区核心主干道,民族街沿线串联着密集的居民社区、学校与商业中心。然而,由于现有排水管道建设年代久远、超期服役,不仅频繁引发道路塌陷、龟裂、车辙等问题,每逢雨季还会出现严重积水内涝,成为城市治理的难题。今年,银川市抢抓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机遇,成功将该工程列入2025年国家“两重”资金支持重点项目,让这条“民生路”迎来全面升级。
今年以来,银川市主动对接国家政策导向,已争取各类中央资金85.65亿元,撬动144个总投资243.7亿元的项目落地,项目个数、争取额度、撬动投资均创近5年新高。其中,30个城市地下管网项目聚焦“里子工程”,33条道路改造项目畅通“交通脉络”,老旧小区升级、城中村改造等民生项目更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在兴庆区天平街(上海路—康平路)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拆除旧隔离带、换填绿化带,同步推进雨水支管安装。“这段路有学校,小区也多,早晚高峰常拥堵。我们计划将双向四车道扩至双向六车道,9月底先完成东侧施工,10月中旬全线竣工。”项目负责人丁学伏说,改造后不仅通行效率会提升,还将增设人行道防护设施,让出行更安全、更舒心。
银川市各县区抢抓政策机遇,加速推进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实施。金凤区聚焦背街小巷“微循环”,对平湖巷、团结巷等路段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新建雨水管道、更换老化雨水口,从源头上解决内涝与水污染问题;西夏区则针对贺兰山降雨集中的特点,推进中部排涝设施建设、中北部排水防涝能力提升等项目,通过优化金波北街、学院路等片区管网布局,大幅提高排水效率。
为确保项目既“快”又“好”,银川市建立全流程保障机制,严格落实质量安全管控,通过分段施工、错峰作业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同时,由发改、审批、财政、住建等多部门组成协调专班,破解资金拨付、材料运输等难题,推动项目早竣工、早见效。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