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岁那年,李父逝世,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幼小的李商隐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从小便领略了不少世态炎凉与人间疾苦。
被人孤立的滋味,实在难以言说。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一生凄楚,就在于被人鼓励。
九岁那年,李父逝世,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幼小的李商隐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从小便领略了不少世态炎凉与人间疾苦。
后来,李商隐幸运得到骈文大家令狐楚的赏识和帮助,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人生似乎就此开启新的篇章。
然而,李商隐却因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而成为了众人唾弃的对象。
彼时,朝堂之上“牛李党争”呈白热化态势,令狐一家是牛党,而王莽元则属于李党。李商隐恩师对头的女儿为妻便是背信弃主,是为世人所大不韪的。
失去了令狐家的帮助,再也无人为他的才华“买单”,李商隐的仕途坎坷不断,而妻子也先他而去,李商隐在愁闷与孤苦中郁郁而终。
每每读到李商隐的《无题》诗,便能感受到他不受待见、爱而不得、一无所获的深切哀愁,想到自己在职场、在生活中被人孤立的凄凉与愤懑。
时光总是向前,生活从不停顿,当你被人孤立时,与其哀叹不已,不如看看《庄子》里的这三个人,或许能够“豁然开朗”。
01
做捶钩者,成为行业标杆,一生不愁吃穿。
《庄子》中的捶钩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工匠,他在八十岁的高龄依然能够精细地打造出带钩,连国君都邀请他锻打带钩,并对老工匠的技艺称赞不已。
这位老工匠也毫不保留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年轻时,他便对打造带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以至于其他事物在他眼中变得模糊不清。
专注做好一件事,让他成为技艺精湛的大师。这是他的生存之道,也成为他毕生值得骄傲的成就。
如果说这位老工匠是主动喜欢上一件事并为之付出毕生努力的人,从而获得了应有的荣耀。那么,当一个人被人孤立之后,更应当就此觉醒,找准人生定位和方向,并以此成就自己,从而让那些孤立自己的人,再也高攀不起。
职场上,有人靠溜须拍马生存,有人靠沾亲带故生存,但更多人靠“一技之长”的硬本事生存。
如果你没有背景、没有靠山,还笨嘴拙舌,大概率会成为被“孤立”的人。
此时,低声下气讨好他人,包括主动打招呼、干工作时甘愿挑重担、成为“背锅侠”,都不会改变众人孤立你的事实。
与其如此,不如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情,或者逼着自己成为那个能啃“硬骨头”的人。比如,成为“笔杆子”,靠着扎实的文字功底,能写出大大小小的各类材料,从而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得到重用。
在成为“专业骨干”的过程中,就如同《庄子》中的捶钩者,自动屏蔽了与“专业”无关的一切人和事,时间、精力、思绪都围绕着提升专业技能铺开,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强大自己。
这个过程,如同苏轼在亡妻坟前种下的三万棵松树,一年两年看不出有多大变化,但十年之后,已然“亭亭如盖矣。”
02
做钓大鱼者,不苟且于细微,终会有大成就。
《庄子》里有一则“任公子钓大鱼”的故事:任公子做了大鱼钩和黑丝绳,用五十头肥牛作鱼饵,花费一年多从东海钓了一条大鱼,之后将这条大鱼切小后腌成干肉,分给人们饱食。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想要取得巨大的成就,就必须花费很多的精力,付出巨大的代价。
一个人之所以被孤立,一种情况是本身特别弱小,看上去就是“好欺负”的样子,另一种是你自带光环,让周围的人相形见绌。
如同“刺猬效应”所说,在平庸环境中,过于低调反而会让你的“不同”更显突兀。就像一群刺猬中突然出现一只收起尖刺的,其他刺猬反而会怀疑:“你是不是在暗中观察我们?”
此时被孤立,千万不要自怨自艾,你需要做的是减少内耗,积极向上“破圈”。
如同电影《布鲁克林》中的女主角爱丽斯,从家乡爱尔兰来到美国后,她幸运地得到了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的工作,但她不甘心一辈子当个售货员,于是,报名了学习记账的夜校,从什么都听不懂到顺利考下会计证,从而拥有了成为“白领”的资本。
西方电影中的觉醒女性爱丽斯,和东方神话中的任公子一样,他们都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也许学习过程备受煎熬,准备工作繁琐且复杂,但他们很清楚,熬过了这段“不被人看好、不被人认可”的时期,就会赢得比预期更美好的未来。
03
做独处者,真正厉害的人,从不惧怕被孤立。
庄子在河边钓鱼,楚王的使者急匆匆地赶来,说:“好消息,楚王喊你去做官。”
庄子笑着说:“楚王的宫里,有三千岁的神龟,被供奉起来了。可惜已经死了。我呢,做泥土里的龟,自由自在地爬。”
使者顿悟,离开了。
庄子宁愿一个人钓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种地,一个人唱歌,一个人读书,也不愿去楚王的群,因为,他不认同、不喜欢,自然也就不稀罕。
庄子拒绝楚王的底气,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理解:并非只有荣华富贵才是生活,自由自在的日子才是他的向往。
人越是年纪增大,越是不惧怕被孤立。旁人的冷嘲热讽、不屑一顾已经入不了他们的眼了。
生活都是冷暖自知,过好自己的人生,是余生最要紧的事情。把爱意、善意、笑脸给那些爱自己的人和值得付出的人,把时间和精力给那些能够能让自己精进的事,并且坚持下去,三五年之后,就重塑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前段时间,57岁的娱乐圈才女伊能静再登TED演讲台,她温柔坚定,坦然地讲述着自己破碎的过去:从小没有体会过温暖的亲情、友情,遭遇校园霸凌,事业坎坷、婚姻失败,再到二婚生女,在众人的质疑和嘲讽中一点点让那个心理年龄停留在14岁的自己成为母亲、成为妻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她用“折叠时间”的“超”能力抚平了那些创伤,释怀了过去的遗憾,成为自己所期待的样子:慈悲、勇敢、善良、智慧。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成为普通人其实就已经耗尽了我们所有的力气、花光了所有的力气。所以,早一点为自己的未来画像,然后,努力去活成那个理想的自己。
04
茅盾文学奖作品《人生海海》中写道:“幸福是养自己的心,不是养别人的眼。”
当你被人孤立的时候,不妨先搞清楚为什么被孤立,找到症结所在之后,别再一味地贬低自己,更不要埋怨、放弃自己,向《庄子》里的这三个人学习,去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精彩正在发生。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如风轻似云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