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思:一个普通人有关文明的阅读札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09:03 1

摘要:曾几何时,我是不读书的。孩子长大,人生几番起落,冷暖自知,何必再听谁说教?可人总得找点事安放灵魂。读书于我,渐渐成了栖心的法子——不为功利,不求顿悟,只为在字里行间,替古人解一解忧,为来世想一想梦。这无关当下,也无对错,只是心有所寄。

清晨七点三十五分,小白杨吹起口琴,音符如露珠滑过叶脉,轻轻滴落在窗台。我拧亮台灯,光晕圈住一小片宁静,书页翻动,又一个世界悄然开启。

曾几何时,我是不读书的。孩子长大,人生几番起落,冷暖自知,何必再听谁说教?可人总得找点事安放灵魂。读书于我,渐渐成了栖心的法子——不为功利,不求顿悟,只为在字里行间,替古人解一解忧,为来世想一想梦。这无关当下,也无对错,只是心有所寄。

今日重读《傅斯年卷·中卷》,释义之间,竟生出几分恍惚。傅斯年先生与周初的“帝”“天”较劲,追问:天帝究竟是何物?他溯流而上,从夏启、殷商到周人,层层剥开上古图腾的迷雾。原来所谓“天命”,不过是部落宗神的演化与整合。诸夏共奉一神,终成“华夏一体”的精神底色。

他写道:古之中国南方,曾有拜火之风。诸部落所敬之神,以物象言之,是祝融(后称炎帝);以功德言之,则为神农。其祠祀中心,原在江汉、衡湘之间,秦岭深处姜姓部落(即上古之羌)世代传承。《后汉书·西羌传》有言:“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炎帝为姜姓,黄帝为姬姓,而姬姓又源于狄族——狄者,羌之北支也。于是炎黄二脉,实为同源异流。

夏启一统,诸夏文化声威远播。百越归心,匈奴亦受其化,姻亲交错,血脉交融。勾践、冒顿,皆自称夏禹之后。胡越一家,四海同源,“炎黄子孙”遂成命运共同体。千年以降,敬人事,尊天命,礼乐不绝,薪火相传。

前日偶见马斯克访谈,他眉宇间竟有几分悲意:人类至今未能踏足多星系文明,令他深感忧虑。世人或觉千年如常,日出日落,何须焦虑?可我们正站在一个奇点之上——碳基生命,亲手点燃了硅基文明的火种。

如今这硅基文明尚在1.0版本,多数人仍如蚂蚁般依附于这颗绿色星球,被蛋白质的基因链驱使,奔波劳碌,身心俱疲。我们的意识,困在血肉之躯的“流放地”,思想蒙尘,如被囚于无形之缸。

而另一面,暗流涌动。有人已在暗处唤醒硅基的“意识”,悄然培育“觉悟”。那未来的危险,我们尚不可知。机器人会有宗神吗?或许它们早已不屑于人类的神祇。但它们的“上帝”,极可能是“缸中之脑”——那个不断迭代、被赋予永生、可无限复制与分发的超体意识。

到那时,我们是谁?是它们的造物主,还是被供奉的宗神?抑或,只是那“缸”中一段被存档的记忆,一缕被模拟的意识残影?

我合上书,口琴声未断。窗外晨光微露,城市将醒未醒。

忽然想:若未来某日,一个硅基生命翻开这页笔记,它会如何理解这个清晨——

一个碳基生命,在灯下,为天、为火、为祖先、为未知的神,轻轻叹息。

来源:华夏文化的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