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曾有一座五代钱王祠,院内有古碑,千年古柏林,可惜仅剩遗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1 09:08 1

摘要:邓州东南的刘集镇钱集村,曾经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钱王祠,与杭州西湖河畔的钱王祠一样,都是为纪念吴越国的三代国君而建造的祠堂。

邓州东南的刘集镇钱集村,曾经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钱王祠,与杭州西湖河畔的钱王祠一样,都是为纪念吴越国的三代国君而建造的祠堂。

邓州境内为何建造有钱王祠?这还得从群雄逐鹿的唐朝末年说起。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很多封疆大吏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钱镠建国。

时任镇海节度使的钱镠,也在苏州,浙江一带建立了吴越国,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发展蚕桑,使当地成为经济发达的鱼米之乡。

在外交上,他采取侍奉北方朝廷的策略,接受大国的任职,以求自保。

转眼到了宋朝,钱镠的孙子钱俶继位。他依然奉侍宋朝,供给不绝。宋朝出兵南唐,他派遣军队攻击南唐金陵等地,因功仍被封为吴越国王。

纳土归宋。

一国岂能容二主?后来,钱俶被召入朝,回去时,朝廷设宴为他饯行,出发前,宋太祖送给他一个包袱,并再三嘱托,回去后再打开。

到了杭州,钱俶打开包袱一看傻眼了,里面竟然是几十封上书扣留,囚禁,杀害他的奏折。

思虑再三,钱俶于太平兴国三年,献上两浙十三州,纳土归宋。并应朝廷要求,举家迁往宋都开封。

改封邓州。

宋太宗端拱元年,钱俶被改封邓王兼武胜军节度使,他率领全家又来到邓州。

钱俶在邓州任上,提倡兴修水利,并引进了南方先进的纺织技术,促进了邓州经济的发展。

在钱俶六十岁生日那天,太宗派遣使者前来祝贺,钱俶与使者开怀畅饮,从中午喝到晚上,当晚暴卒。

钱俶死后,他的后人仍居住在邓州东南的钱集村,以示不忘东南故里。

后来繁衍众多,遂在此建造一座祠堂,命名为“五代侯王祠”。

遗址寻踪。

据说钱王祠遗址尚存,初秋时节,天高云淡,我骑车前去探访。

沿着新修的省道,很快来到了钱集村前,白龙渠从村中穿过,干涸的水渠旁,人们正在收割玉米。

刚好在村口碰到了几位闲谈的村民。其中有一位老人,已年逾八旬,一提到钱王祠,就叹息不已,说小时候经常到钱王祠去玩,解放后,钱王祠被辟为学堂,老人还在祠堂里读了几年书,对祠堂颇为熟悉。

钱王祠原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前面出檐,木格门窗,上面有五脊六兽,里面供奉着几位钱王的牌位,两旁有厢房。

大殿前面矗立着一面高大的屋脊形影壁墙,两旁石柱上刻有一联,上联为宋太宗题词:五代王侯门第,下联为南宋高宗题词:七朝忠孝之家。

祠堂内,原有碑刻一百六十多块,其中一块落款为:大宋庆历七年清明六世泰邀邓州知州范仲淹制。

令人痛心的是,文革期间,这些古碑都被运到钱集东边的石灰厂烧成了白灰。

老人说,以前祠堂内柏树成林,遮天蔽日,还有几棵需要几人合抱的千年古柏,遗憾的是,都被一一砍伐。砍伐下来的木料,被用来建粮库和三中了。

老人说,前些年,每次到粮库交粮,他都闻到柏木喷香喷香的味道,内心都会涌起一阵阵心酸。

在村内另一位老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村后边钱王祠的遗址旁。

一座小桥的前面,萋萋碧草,几棵翠柏,枯黄的玉米地,交互错杂着。

玉米地中掩映着一块钱氏始祖碑,应该是钱俶的后人吧。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邓州威武煊赫的五代候王祠,文官在此下轿,武官在此下马。

可如今却仅剩遗址,正是: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碧。

来源:江湖夜雨9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