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近期强烈反华为哪般?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1 08:34 1

摘要:最近,韩国国内反华情绪高涨,着实令人担忧。从现实中的骚扰事件,到网络上的恶意攻击,反华行为屡见不鲜。在首尔,极右翼团体组织的反华集会频繁上演,他们举着反华标语,高呼歧视性口号,甚至对中国公民进行人身威胁与骚扰。4月,数百名韩国年轻人在建国大学附近的中国美食街示

最近,韩国国内反华情绪高涨,着实令人担忧。从现实中的骚扰事件,到网络上的恶意攻击,反华行为屡见不鲜。在首尔,极右翼团体组织的反华集会频繁上演,他们举着反华标语,高呼歧视性口号,甚至对中国公民进行人身威胁与骚扰。4月,数百名韩国年轻人在建国大学附近的中国美食街示威游行,对中国餐馆的店主和职员高喊“滚出韩国”等侮辱性口号,还与部分中国人发生肢体冲突,导致一名中国人被送进医院 。社交媒体上,“中国威胁论”“中国间谍论”等谣言肆意传播,严重误导民众认知。

近期,竟有一些人围着中国使馆“骂街”,逼得韩国总统李在明不得不声言“必须处理”。

韩国突然涌起这股强烈的反华浪潮,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层次的原因——

政治因素首当其冲。韩国前总统尹锡悦为转移国内政治危机和经济困境带来的压力,不惜恶意炒作“中国威胁论”,将中国塑造成韩国的“假想敌”。2024年底,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失败后,其所属党派及亲美极右翼政客,为凝聚保守派选民,不断煽动反华情绪。比如,在弹劾庭审中,尹锡悦的律师团队竟引用极右翼媒体《天空日报》的谣言,称“驻韩美军抓捕了99名中国间谍”,为戒严辩护。尽管这一说法被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和驻韩美军司令部明确否认,但虚假信息仍在极右翼群体中广泛传播。

经济层面的竞争因素不可忽视。曾经,中韩经济处于互补状态,合作密切。但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诸多领域不断突破,与韩国形成了激烈竞争。2025年1 - 4月,中韩贸易逆差扩大,中国在关键产业的崛起使韩国面临技术依赖和市场份额下滑的问题。韩国的新能源车、化妆品等产业也面临中国产品的冲击,一些韩国人将本国经济困境简单归咎于中国,认为是中国“抢了饭碗” ,这种错误认知在民间不断发酵,催生了反华情绪。

军事方面,美韩军事合作的强化是重要因素。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战略,韩国作为其盟友,不断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2025年3月,美韩举行“自由护盾”联合军演,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韩国被迫选边站,这使得韩国在外交上对中国的态度更加强硬,让部分民众受到了影响。

文化层面的冲突同样加剧了反华情绪。韩国部分激进民族主义者长期宣扬歪曲的历史文化观,通过篡改历史教科书,将许多中国文化元素据为己有,还在文化遗产申报上大做文章。比如,宣称汉字是韩国人创造的,孔子也是韩国人,在春节等文化传统上与中国争抢。2025年春节期间,韩国民众甚至上街抗议“中国剽窃春节文化”,文化的民族主义情绪,加深了两国民众之间的误解与矛盾。

媒体的误导作用也十分关键。韩国许多媒体被财阀控制,部分财阀与美国关系紧密。这些媒体在报道中国相关事件时,常常带有偏见,片面报道甚至编造不实信息,如炒作“中国雾霾影响韩国”“中国泡菜质量问题”等,误导民众,使韩国民众对中国产生无端偏见。

韩国这股强烈的反华浪潮,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任其发展,不仅会严重伤害了两国多年积累的友好情谊,也会阻碍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互利合作。

来源:画说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