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宝总跟耳朵“过不去”?背后真相原来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8 17:54 1

摘要:月龄宝宝频繁挠耳朵,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和心疼。这在小宝宝中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月龄宝宝频繁挠耳朵,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和心疼。这在小宝宝中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宝宝挠耳朵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生理性原因(正常发育现象)病理性原因(需要关注或就医)

一、 生理性原因(最常见)

这些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家长无需过度焦虑。

探索身体和感官发育

小宝宝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逐渐发现自己有耳朵这个“新零件”,挠耳朵就像玩手、吃脚一样,是认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他们的听觉系统也在快速发育,对声音越来越敏感,挠耳朵可能也是对内部声音(如血液流动、肌肉活动声)的一种反应。

疲劳或困倦的信号

这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原因。很多宝宝在困倦时,会通过挠耳朵、揉眼睛、抓头发等动作来安抚自己,这是他们准备入睡的“信号”。家长可以留意一下,宝宝是不是总是在吃奶后或该睡觉时出现这个动作。

长牙的间接影响

宝宝出牙时,牙龈会又肿又痛。这种疼痛感会通过神经传递到下颌、脸颊甚至耳朵周围,导致宝宝误以为是耳朵不舒服,从而去抓挠。同时,出牙会导致唾液增多,流入耳朵褶皱也可能引起不适。

耳垢(耵聍)或异物

正常的耳垢可能会让宝宝感觉痒痒的。有时一根小头发、棉絮等微小异物掉进耳朵里,也会引起不适,导致宝宝去挠。切记不要用棉签等东西自行深入宝宝耳道掏挖,这非常危险,极易损伤耳膜或把耳垢推得更深。

皮肤干燥或湿疹

如果宝宝耳朵后方、耳廓或外耳道的皮肤干燥、起皮或有湿疹,瘙痒感会让宝宝不停地抓挠。需要检查一下这些部位的皮肤状况。

二、 病理性原因(需要警惕)

如果宝宝挠耳朵的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就需要考虑是否是疾病引起的。

中耳炎

这是家长最需要警惕的情况。中耳炎通常由感冒引起,因为小宝宝的咽鼓管(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管子)短、平、宽,细菌更容易从鼻腔进入中耳引发感染。

如何判断:宝宝会因疼痛而哭闹不止、烦躁不安、拒绝吃奶(因为吸吮和吞咽会增加耳部压力,加重疼痛)。可能会伴有发烧、耳朵流出液体或脓液、闻到异味、睡眠不好、频繁拉扯耳朵(不仅是挠)等症状。如果怀疑是中耳炎,务必及时就医。

外耳道湿疹或皮炎

如果耳廓或外耳道皮肤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或结痂,并且宝宝表现出剧烈的瘙痒感,很可能是湿疹。

耳部感染

如外耳道炎等,也会引起疼痛和瘙痒。

家长应该怎么做?

首先冷静观察:看看宝宝是在什么情况下挠耳朵(如困了、吃奶时),并检查耳朵周围和内部是否有皮疹、红肿、流出液体等异常。

满足探索欲和安抚

给宝宝提供安全的牙胶或安抚巾,转移他的注意力。

在他困倦时,通过抱哄、播放白噪音等方式帮助他入睡。

保持清洁卫生

每天洗脸时,用湿润的软毛巾轻轻擦拭耳廓和耳后褶皱处,保持干燥。切勿掏挖耳道

缓解出牙不适:提供冷藏过的(非冷冻)牙胶、磨牙棒,或用手套指套巾轻轻按摩宝宝的牙龈。

护理皮肤:如果皮肤干燥或有轻微湿疹,可以在清洁后涂抹婴儿专用的保湿霜或医生推荐的药膏。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出现以下红色警报时,请及时带宝宝就医:

持续哭闹、精神萎靡,难以安抚。

伴有发烧

拒绝吃奶或一吃就哭

耳朵里有黄色、绿色或带血的液体流出,或有异味。

耳朵周围明显红肿

宝宝对呼唤声反应迟钝,怀疑听力受影响

皮肤湿疹严重,家庭护理无效。

总结一下:大多数情况下,小月龄宝宝挠耳朵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尤其是困倦和长牙这两个主要原因。家长只需做好观察和日常护理即可。一旦伴有其他令人担忧的症状,则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来源:育儿之心得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