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新场景推陈出新,一季度消费迎来“开门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17:35 1

摘要:正在召开的消博会近几天捷报频传,带着新品亮相中国的外国品牌,有不少正在计划在中国开新店,并已经签下新订单。在当前风雨飘摇的国际环境下,跨国品牌投资的信心只增不减。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消费不仅关系民生福祉,也关系经济发展。

正在召开的消博会近几天捷报频传,带着新品亮相中国的外国品牌,有不少正在计划在中国开新店,并已经签下新订单。在当前风雨飘摇的国际环境下,跨国品牌投资的信心只增不减。

事实上,我国高度重视扩大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需求列为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不仅如此,3月16日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为进一步提振消费提供政策保障。

“从当前情况来看,这些政策正在持续发挥作用,效果比较明显。”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有关促进消费的政策仍在加码。4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提出48条具体任务举措,进一步促进餐饮、住宿、健康、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赛事等主要行业的发展。

“在美国政府持续加征关税的形势下,内需的相对优势更加凸显。”国联证券分析师邓文慧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

消费场景不断拓展

当前,消费市场特征明显。

一方面,市场销售稳步回升,一季度消费逐月回升。其中,3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9%,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分项数据显示,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6.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3%,家具类增长18.1%,仅这四项就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在“两新”“两重”政策支撑下,相关消费品保持两位数增长,反映出市场销售状况不断好转。其中,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耐用品消费维持良好增势。

“3月通讯器材类消费同比增速加快2.4%至28.6%,为2021年11月以来的最高值;家用电器和音效器材类消费同比增速提升24.2%至35.1%;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速由负转正,3月汽车类消费同比增加5.5%,同比增速较1—2月提升9.9%。”邓文慧对本报记者表示。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零时,消费者累计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3571万台,发起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208.5万份,有力促进了消费的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呈现线上渠道稳健增长、线下业态边际回暖趋势。邓文慧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加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0%,占比较1—2月提升0.7%。根据测算,3月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加8.9%,增速环比增加1.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加6.9%,环比增加1.9%;线下渠道方面,推算3月线下社零总额为2.96万亿元,同比增加4.2%,环比增加1.8%。

一个亮点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加速运用,一些新的消费场景不断创新和拓展,比如直播带货、即时零售、“夜经济”、数字消费、AI游戏等。一些文化类消费也呈现较快增长,比如《哪吒2》持续火爆,票房收入已经突破150亿元。

“这些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新的消费产品不断创新,既显示了中国消费创新的动力,也显示了我们新消费的成长前景。”盛来运表示。

总的来讲,今年一季度消费在政策的推动下持续改善。盛来运表示,下一步,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积极稳就业、促增收、减负担,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服务消费是我们未来支撑消费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而且发展成长性、发展空间都非常大。”盛来运表示。

从服务消费来看,在提振消费相关政策的支撑下,其增速也在不断加快。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比商品零售快了0.4个百分点。特别是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消费增长更快,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一季度,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长10.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3.9%;受春节、清明节等假期影响,出行人数大幅增加,国铁集团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74亿人次、同比增长5.9%,创同期历史新高。

总体来看,一季度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占全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3.4%,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对此,此次《工作方案》要求,要注重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供需两端发力,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放开的办法,支持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当前,中国政府全面扩大内需举措形成的合力集中体现在国内服务需求复苏上。一方面,服务需求本身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服务需求可以很好地带动就业,从而发挥出较大的乘数效应。”国盛证券研报显示。

按照国盛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1月以来,国内服务业零售额当月同比持续上升,其持续向上的趋势表明中国服务需求企稳回升的动能较强,中国内循环的力量由此逐渐增强,这无疑有利于扩大二季度“以内补外”的效果。

按照《工作方案》要求,下一步,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一老一小”等民生关切,针对性制定支持家政、养老、托育、健康消费等专项政策举措,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相关部门要提升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影响力,营造有利于服务消费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