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汉帝国的光辉,究竟有多少成分来自于那些把命运看得轻如鸿毛的人?不说空话,今天只聊一事。刘邦顶着风浪起家,到他手上的江山看似固若金汤,可没几个人真明白,背后的暗流到底翻得多高!
大汉帝国的光辉,究竟有多少成分来自于那些把命运看得轻如鸿毛的人?不说空话,今天只聊一事。刘邦顶着风浪起家,到他手上的江山看似固若金汤,可没几个人真明白,背后的暗流到底翻得多高!
刘长,他就是站在这风口浪尖上的人。没人能猜到,一个生起咸鱼之心的汉室宗亲,竟然活成了一团谜。明明生逢盛世,却偏要在庙堂边角缩头缩脑,成天琢磨咸鱼人生有啥不对劲?人家顶着‘穿越者之耻’的帽子,还能活得自在,真让人想不明白。
他的兄弟,一个比一个耀眼。刘邦挥剑裂鼎,吕后藏匿锋芒,刘盈性格温吞,刘恒韬光养晦。你看着这些名字在族谱上排开,有点眼晕。可他们每一个,在历史书里都留下了自己的色彩。
可刘长,咸鱼代表,他倒像是提前看穿了历史脉络别指望新皇能容下太多骄傲的宗室。场面上他混吃等死,实际上却悄悄保全了自己。换个视角想,万一哪天风向变了,他也并没把自己锁死在哪条死胡同里。是不是有可能,他的装傻,只是避祸的一种本事?
可惜,穿越者的身份,在“大汉新纪元”的宏大叙事下,只是个小小尾巴。倒不如说,他是在夹缝中活出了另类的智慧。这种智慧不到处宣传,也不去争权夺势,只在每次选择里让自己不被推到风口浪尖。
再看看王仙芝和黄巢,年代跨过个把朝代,但这种“乱世英雄”的戏码从没断档。王仙芝死在风暴里,黄巢踩着尸骨往上走,谁不是拿命去赌天命?可人们记住的英雄轶事总是血雨腥风,细节里的无奈鲜有人提起。有人说黄巢是乱世枭雄,有人说是流寇暴徒,总之两头不是人。
其实在乱世边缘活过的普通兵士、随军百姓、被波及的商人,没有谁能真置身事外。他们的人生没有史官记录,却和每一个大人物的决断互相牵连。每年河南旱蝗,军屯作乱,朝廷上演鸡犬不宁的轮回,谁能保障自己命运不被搅进乱局?
再看那一年,唐朝江南盗贼横行,官军调度失序,僖宗耽于逸乐,官僚争权的闹剧在暗处接连不断。一层层裂缝,把看似宏伟的王朝切成碎片,你要说有谁能幸免于难吗?没有。
在这个时候,像邵树德这样有理想的人出现。他想成为救世主,但人心的分歧,从来都不是一封告示、一次赈灾能平抑的。想让孩童健壮、妇人自安、老人善终,这种心思很美好,可大势所趋,一切美梦都要和现实磕磕碰碰才能落地。不信你去看看当时粮价、兵役、晋级途径那些琐碎数据,怨声载道。历史资料里写着:乾符年间,南方田亩收成连年下降,黄河流域村落流亡率高达百分之十三(见《旧唐书·食货志》),空城废地一度超出常年数十倍。谁还能说自己能改变一切?
但说到这里,观点可能会打架了。有的说身处乱世理想主义只是笑话;可偏偏有些人,像李克用父子那样用兵起事,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变革。也许一腔热血终究溅在战场泥泞里,但也许,这些躁动会在历史长河里剩下一朵水花。
还记得刘备的故事吗?那不是皇叔的传奇,是另一个刘备。他一口气挂着半个朝代的头衔,历史上却没能闹出多大声浪。他唠唠叨叨走在涿县巷口,时而高谈阔论,时而低头琢磨稻草人。你说这样的角色,把自己写进了纸里又能留几分记忆?他自己都糊涂了,历史书还会记得?
有趣的是,同一段历史里的人物,活法千奇百怪。杨广的儿子还没搞清楚自己身份,干脆自暴自弃,甚至对朝代存亡抱无所谓的态度。不像那些拼死拼活的英雄,这样的消极反抗,看着滑稽,其实背后有不被理解的难处。
再拉回来,说武后的宫廷。李治嘴上硬气,心里虚得要命,有那么一刹拿不定主意,皇后气势压人,堂堂天子只能靠身边的人支撑一点胆气。即便口头上喊着不服,实际谁能改变乾坤?凡人一个。
这些帝王将相、咸鱼庙堂琐角、战地的平民,都活在时代的缝隙里挣扎。你说要“争一争那大位”,不是谁都有那个胆子的。有的人看清了自己的位子,躲在阴影下待上几十年也不愿赌一把。但风水流转,哪一天咸鱼翻身了也难说。
你以为混吃等死是一种耻辱?也许是一种不被时人理解的远见。反正后世追捧英雄,讥讽咸鱼,谁站在历史镁光里谁说了算。咸鱼不是没有温度的尸体,反而有时候更懂人情世故。
到底是该像黄巢、王仙芝那种杀出一条血路,还是学刘长瞧懂了权力的虚妄?也许没有标准答案。有人主张激进,有人选择沉默。历史只会记住刀光剑影,懒得理会那些在角落苟活的身影。
可别把历史想得太整齐。乱世的硕果,残酷、破碎、荒芜,一地鸡毛。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私心自保,小人物的艰难算计,帝王的豪赌,学者的呓语,善恶真假混成一团翼翼欲飞。没人是一片空白,谁也不是满身黑白。
所以到底是“活着好”,还是“争一争才甘心”?谁来评说红尘中那些自认平凡的灵魂到底值多少分?谁又掌舵风雨,谁在暗处点灯?
这故事总叫人心痒痒,一页一页翻下去,没有答案。
每个人的乱世,都有自己的出路。
来源:金州库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