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墨斗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06:49 3

摘要:江南水乡有个芙蓉镇,镇上人家多以木工为生。众多能工巧匠中,要数陈老木匠手艺最为精湛,尤其是他那一手雕花绝活,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江南水乡有个芙蓉镇,镇上人家多以木工为生。众多能工巧匠中,要数陈老木匠手艺最为精湛,尤其是他那一手雕花绝活,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陈老木匠年过六旬,膝下无子,唯有一女名叫秀娥,年方二八,聪慧灵巧,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木工,虽是女子,手艺却不输镇上任何男工匠。

这年,知府大人要在芙蓉镇修建一座书院,广招木匠。消息传出,镇上工匠无不摩拳擦掌,若能接下这桩大活,不仅名利双收,更能光耀门楣。

陈老木匠自然也动了心,奈何年事已高,力不从心。秀娥见父亲愁眉不展,便道:“爹爹,让女儿试试吧。”

陈老木匠摇头叹息:“你手艺虽好,终究是女儿家,官府不会将工程交给女子的。”

果然,秀娥连去三次衙门,都被师爷拒之门外。第四次,师爷不耐烦道:“除非你能在三日之内,不用一钉一铆,造出一把既坚固又精巧的椅子,让知府大人坐上去也稳如泰山,方可考虑。”

秀娥回家后苦思冥想。是夜,她梦见已故母亲手持墨斗,在木料上弹画,线条纵横交错,构成奇异图案。醒来后,她依稀记得梦中墨线走向,当即取来纸笔描绘下来。

接连两日,秀娥闭门不出,按照图纸制作。第三日清晨,她带着一把造型奇特的交椅来到衙门。

师爷命人请来知府大人。那椅子看上去纤细精巧,众人皆疑能否承重。知府迟疑片刻,终是坐下。不料那椅子不仅稳固异常,椅背还能随势微调,舒适无比。

知府大喜,问:“此椅何名?”

秀娥答:“回大人,叫‘如意椅’。”

“何以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如此牢固?”

“全凭榫卯相扣,力学相承。”秀娥指着椅子结构解释,“这些榫卯设计乃小女子梦中所得。”

知府叹为观止,当即破例将书院工程交予秀娥主持。

消息传出,镇上哗然。许多老师傅不服,为首的周木匠公开质疑:“女子主持大工,成何体统!我等倒要看看,她如何调度!”

秀娥不慌不忙,次日请来所有木匠,当众用墨斗在木材上弹线画样。她手法娴熟,墨线弹得分毫不差,更奇的是,她所用的图纸上标有许多特殊符号,只有她才能看懂。

开工后,秀娥将工程分作数段,每段工匠只知自己部分的做法,最后组合时,所有构件严丝合缝,天衣无缝。众人这才心服口服。

书院建造顺利,唯至主梁上架之日,出了岔子。那主梁长约十丈,重达千斤,需数十人合力才能抬起。谁知连试三次,梁皆不能到位。

老师傅们面面相觑,皆说日子不吉,需择日再试。秀娥却道:“非时日不对,而是方法有误。”

她让人取来数十根麻绳,以特定方式缠绕梁上,又指挥众人站位发力。果然,这次主梁平稳升起,准确落位。

周木匠忍不住问:“秀娥姑娘,这捆梁之法从何学来?”

秀娥笑答:“母亲生前所传。”

原来,秀娥母亲也曾是木匠之女,自幼聪慧,暗中学会许多技艺,却因身为女子,终身未能施展抱负,于是将毕生所学绘成图册,藏于墨斗之中,临终前才交给女儿。

书院竣工那日,知府亲临观礼,见建筑精巧绝伦,梁柱间的雕花更是栩栩如生,大为赞赏,问秀娥可有所求。

秀娥道:“小女子别无他求,只望大人允准女子亦可入学手艺。”

知府感其诚,当即应允。从此,芙蓉镇开设工技学堂,无论男女,皆可入学习艺。秀娥将母亲所传图册公之于众,内中许多独特技法使芙蓉镇木艺声名远扬。

后来,人们都说秀娥弹墨线时,墨斗中飘出的不只是墨香,还有母亲对女儿的期望与祝福。而那把不用一钉一铆的“如意椅”,至今仍保存在芙蓉镇书院中,见证着手艺不分男女,只论精诚的道理。

有道是:墨线弹开千古界,巧手不分男女身。技艺但凭心手传,何须拘泥旧俗规。

来源:文化智慧分享摘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