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当西北的贾老板和罗永浩连斗几个回合,互相放狠话,互相说出“绝不原谅,必须起诉”,又互相道歉,天天上热搜的时候,俞敏洪正穿行在自由的北疆。
01
最近,当西北的贾老板和罗永浩连斗几个回合,互相放狠话,互相说出“绝不原谅,必须起诉”,又互相道歉,天天上热搜的时候,俞敏洪正穿行在自由的北疆。
北疆风景辽阔,但比风景更辽阔的是,俞敏洪在见天地,也在见人。
他去探访了著名作家刘亮程笔下的村庄,为了见刘亮程,他提前用三个小时读完了他的新书《长命》。
我看过这期节目,俞敏洪和刘亮程在对谈,在绿树成荫的院子里,在远离尘嚣的新疆某个村落,他们聊小说,聊生命,聊创作。
此时的俞敏洪,俨然已不是一个商人,更像一个学者,一个散文家,一个游走在天地间的普通的行者。
没有高高在上的企业家身份,他看起来平易近人,好像就是大家口中的“俞老师”。
02
想到俞敏洪,是因为罗永浩曾经也如出一辙,甚至更狠地骂过俞敏洪。
他在很多次的公开场合骂俞敏洪“铁公鸡”,说俞敏洪请嘉宾去东方甄选,嘉宾都会明里暗里替董宇辉抱不平,批评俞敏洪,但俞敏洪还是照请不误,他因此说俞敏洪得了“阿尔兹海默症”。
除了骂俞敏洪,他还嘲讽俞敏洪猥琐,说他为了钱为了流量连脸都不要,说他自己天天骂俞敏洪,给新东方能带来流量,但俞敏洪对此装聋作哑,只要有流量,被骂也不回应。
从罗永浩的公开发言中,其实也能反衬俞敏洪的格局。
他是可以为了企业,或者说,为了商业去抛弃小我的。
按情理来说,俞敏洪是最应该对罗永浩的谩骂反击的,因为当年罗永浩进新东方,是俞敏洪看了罗永浩的万字成文后破格录取的。
对于当时的罗永浩来说,其实也算是有知遇之恩,毕竟他是从新东方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另外,新东方也奠定了他的一部分名声。
而且罗永浩的骂,已经上升到不止是客观评价,而是人身攻击。
但俞敏洪就是不动声色,哪怕回击也是嬉笑怒骂,说家里有四只铁公鸡,怎么炖之类的。
03
反观贾国龙,罗永浩只是评价菜品,他立刻就把对菜品的评价,自行上升到对他本人的攻击,还宣言生意不做了也要跟罗永浩干到底。
其实,这不过是把自我凌驾于一切之上,凌驾于企业,觉得自我无限大。
任何对于企业负面的评论,都受感觉像是对他本人的不认可,也像是不给他面子。
这下可把贾总惹恼了。
于是,按照媒体报道的,贾总刚下飞机,立马紧急去了罗永浩吃饭餐厅,并发出警告,将起诉罗永浩。
甚至,完全无视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情绪,直播开放后厨,这才有了后续,人们看到的,2年保质期的西兰花。
其实归根结底,是贾总太傲慢了。
无视消费者情绪,听不了反对意见,甚至打算教育消费者不懂预制菜,并给大家科普,这也难怪,很多人说,西贝莜面村,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从这一点上,贾国龙跟俞敏洪绝对不在一个段位上。
04
俞敏洪是有更大的胸怀和格局的,他把个人放得无限小,哪怕骂他本人,只要对企业发展是有益处的,只要有流量,他也可以风淡云清地用智慧化解。
相反贾国龙,他把自我凌驾于一切,他觉得企业是他的,批评企业,就是不给他脸,于是他怒了,他放下狠话,宁可生意不做,也要起诉罗永浩。
真为他两万员工感到心寒。
诚然,这两年生意确实不好做,特别是大餐饮企业。
不知道别的省份情况,山西好像是,越大的餐饮企业越不好做。
很多大饭店稀稀拉拉几桌,我亲眼见一些连锁火锅,几十块钱两人餐,有肉有菜,可是就是人不多,但夜市上却经常人头攒动。
究其原因,是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不再看重连锁,或者品牌,也不再愿意为了高端的品牌溢价而买单。
经济不景气,钱不好赚以后,大家开始更注重实际。
于是,开始有不少家庭选择家里做饭,哪怕不想做,也是去小饭店或者夜市上,选择多还烟火气十足。
05
说到底,我们吃饭也不仅仅是吃具体的食物,还有烟火气带给人的那种精神慰藉。
特别是冬天来了,想象一下,在寒风肆虐的天气中,热气腾腾地看着烟火气,某一刻,内心会觉得温暖。
或许,对于贾总而言,再多的教育科普告诉大家预制菜的含义,也不如大家真正自己去感受。
相比别人告诉你预制不预制,我们自己感觉贵不贵,吃得舒服不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相信大多数人更相信自己的感觉。
至于贵不贵,真的是千人千面,而且得看和什么比。
06
最后的最后,罗永浩批判俞敏洪铁公鸡,我想,作为同是教育企业出身的我,可能也有一点发言权。
至于铁不铁的,拿郭德纲相声里的一句话,全靠同行衬托。
听说,俞敏洪当年在“双减”政策出台,企业面临严重危机需要解雇员工时,是按照国家标准赔偿员工的,而且桌椅板凳很多都捐到了希望工程。
对比我们,企业面临危机时,为了不给赔偿金,员工都是逐步“劝退”的,社保都是悄无声息停缴的,而且桌椅板凳处理,那都是要变卖二手的。
不过,我觉得我们前单位也还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因为在社会上见得多了,实在是还有更差的。
这样说来,俞敏洪老师真不算“铁公鸡”,但饶是如此,俞老师被骂的时候,人家也没站出来起诉罗永浩。
所以,一直觉得俞敏洪算活得很明白的人,低调,平和,也真的是,把人生当作一场体验去践行的。
60多岁了,企业也经历过很多次生死存亡,但依然生机勃勃,不断在路上。
他值得人们尊敬。
来源:常州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