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袁世凯的一生,像极了那种你在老街茶馆里听老人们断断续续说的故事。有人恨他,有人说他有两把刷子——但你要说真懂他,连他自己未必都说得清。当年小袁穿着新军制服站在镜头前,怕是心里也没想到自己能走到那么高的位置。其实说到底,人都是有点野心、有点无奈,更多时候还身不由
袁世凯的一生,像极了那种你在老街茶馆里听老人们断断续续说的故事。有人恨他,有人说他有两把刷子——但你要说真懂他,连他自己未必都说得清。当年小袁穿着新军制服站在镜头前,怕是心里也没想到自己能走到那么高的位置。其实说到底,人都是有点野心、有点无奈,更多时候还身不由己。今天我想聊聊袁世凯,聊聊他那些照片背后的起起落落、酸楚与狡黠,也顺便问问:我们看见一个人坐在高处时,他心里那把火,是不是烧得更旺?
话说袁世凯年轻那会儿,日子过得也没什么风光,满肚子理想愣是憋成了几句诗。他不是没本事,也不是没人知道,就是官场里太多条条框框——想施展拳脚?没人鸟他。朝里的大事小情都没他的份,他脾气一来索性写几句牢骚,纸张薄得快戳破了。你说这种憋闷是不是人之常情?我倒觉得,很多有点想法的人都不得不学会自己跟自己较劲。这照片拍得倒是正经,可谁能透过镜头,看到年轻袁世凯白天逢迎、晚上叹气的热血?
时间快进到一九零零年,袁世凯升为山东巡抚,风头渐起。他那时候跟武卫右军的两个官佐凑了个合影。袁哥站中间,盔甲一穿,仿佛一身正气。但你别忘了,他身材不高,当时站在那儿,显得挺英武也挺倔强。你要说他开始走运,其实,真正的转机还在后头。清廷一纸调令,把他丢到朝鲜去练兵——说是一纸令,其实也算是赶鸭子上架。但袁世凯偏偏在朝鲜干得漂亮,新军训练得井井有条,帮朝鲜撑起了几场硬仗,这才在清廷里刷了声望。
人有时候,命运就靠点机会。袁世凯回国不久,碰着李鸿章赏识,把他举荐到天津练新军。天津那支新军,后来成了北洋军的底子,这可不是一般的差事。你要细想的话,这一次练兵对他来说,不仅仅是换个岗位;更像是人生终于能翻个身。小站练兵这段子事儿,袁世凯几乎天天泡在营房,亲自盯着士兵训练。据说他当时能身体力行地教,泥腿也不嫌脏。晚上的时候,他会亲自审阅兵士报告,连伙食米面都得过目。这送他一路升官,到了直隶按察使,走路带风,外人以为风光,只有他清楚,多少夜里觉都睡不踏实。
戊戌变法那年,正好赶上时代大潮卷来。袁世凯夹在维新派和保守派之间,其实也在两难——有人说他背叛,有人贬他机巧。但如果你身处那个漩涡,大概没谁能左右逢源,最终他选了保命,保权。慈禧太后一赏识,袁世凯就成了山东巡抚,坐上了大官席。有人骂他趁火打劫,但走上台阶的这团火,烧的是他后半生的名声,也点亮了他权力的野心。
说到亲情这码事,其实袁世凯心里又柔软。他跟母亲的感情深厚,这有张照片能看出来——他站在母亲身后的小动作,透着一份敬重。袁家的事儿,你听起来像戏文:母亲刘氏原本是府里的丫鬟,性软心慈,很会照顾人,最后被太夫人看上,做了袁保中的妾,才有了袁世凯。小袁自小淘气,外头嬴风吃月,回家却总是乖乖给母亲倒茶。后来当了官,每逢闲暇都要写信回家,问母亲衣食冷暖。人只要有点良心,心里总能留点软地方。
做了山东巡抚之后,袁世凯特意把母亲接到济南府。自己忙得脚不沾地,也要陪母亲吃饭聊天。老人家晚年算是过得安稳,直到病逝,袁世凯撇下官务,亲送母亲回老家厚葬。这些细节,你看见他朝前走的时候,有时候也是往回头望。
升到直隶总督那一年,袁世凯又拍了合影,这回身板挺直,站得正中。那会儿李鸿章刚走,慈禧太后对袁世凯格外信得过。给了他北洋大臣的头衔,指望他能压住局面。袁世凯也不是光说不练的主儿,新政一推,把工业、农业里里外外整得有点儿模样。你要问成果,也有一堆。但在官场里混,难免得罪人,风头一出,麻烦也跟着来。
清廷权贵那么多,你看后面那张合影,袁世凯站第二排。前排都是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这些人物。袁哥虽然官大,但能真正拍板的日子还早着呢。权力游戏里,排队都讲究顺序;你在第二排,心里多少有点发酸,但又不敢流露出来。等再过些年,他才真正站到前面去。
一九零九年,慈禧和光绪一前一后去世,朝堂风云变幻。有点权的,都小心提防。载沣当了摄政王,本来就和袁世凯不对付。找个“脚痛”的借口,把他撵回老家,“归隐养病”,说白了是让他别乱搅浑水。袁世凯表面上垂钓、下棋、跟老乡聊天——看起来像洗心革面,其实谁信呢?人心里那点野性才不会一夜熄灭。他也不是等闲之辈,私下还在安插自己人,收集各地消息,自己琢磨啥时候东山再起。
机会总是藏在风雨后。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各路人马乱作一团,清廷又想起了袁世凯,只好把他请回来救火。这时候的袁世凯可没有什么一门心思帮人——他左手讨价还价,右手揣着算盘。跟清廷磨了半天,最终自己当上内阁总理,才肯出面。你说这人厉害吧,又不得不服。
再后来,袁世凯成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宣誓那一刻,照片里他站中间,威风八面。谁能想到,这个人一步一步从丫鬟之子混到大总统?但人走上高处,风也更冷。袁世凯看着国人和列强,每天算计更多,或许夜里也会自问:这权力,是福是祸?
人生最后的大响动,就是他祭天称帝。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那天,袁世凯顶着天下人的反对,想要自己做皇帝。天下反了,护国战争一触即发。袁世凯想拉拢老部下,也没谁再心服。他只好灰溜溜地宣布废帝制。俗话说“众叛亲离”,他算是坐实了这个成语。后来郁郁成疾,病逝,算是生不逢时还是咎由自取?
说起来,袁世凯这么一生,是一幕大戏,也是无数次小打小闹。你说他聪明,也不能否认他的狠;说他无情,却又见他孝顺母亲、记挂家人。人心复杂,他哪能例外?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我们都有机会蹚进历史的大河,会不会比他走得更明白?或者,人生本就如浮萍,身不由己罢了。
故事讲到这,不如留个悬念。你觉得袁世凯是不是时代的缩影?或者只是一粒浪尖上的沙?反倒是那些不为人知的夜晚,他在桌前自问自答的苦闷,才是最动人。
来源:海边礁石上戏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