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大学,其实谁都渴望安静。全红婵就更明显了吧?你想象一下,刚过18岁,奥运冠军,顶着光环进暨南大学,结果才报到三天她就又被推到网络风口浪尖……什么都没干,胖了也有错,这次是真的让人有点无语了。
走进大学,其实谁都渴望安静。全红婵就更明显了吧?你想象一下,刚过18岁,奥运冠军,顶着光环进暨南大学,结果才报到三天她就又被推到网络风口浪尖……什么都没干,胖了也有错,这次是真的让人有点无语了。
其实事情可没那么简单。说起来,全红婵只是穿着普通白T恤牛仔裤、背个双肩包去报名,队伍里低头填表的时候,别人都像看明星一样悄悄围观。要是我,大概率也有点害羞,毕竟刚高考完转场,又不想被当成焦点。甚至典礼那天,她坐第一排,和同学们打招呼还微微发抖,手上配校徽都能看到紧张……不是冠军也会紧张啊,更何况年纪轻轻。
不过,没有高调晒身份,也没把自己大学生活拍视频往出发。反倒是在入学当天,悄悄把自己去年巴黎奥运会的出场服签了名后送给学校——而且亲手交到了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那儿。还带了家乡的特产送给苏炳添,这种细节谁能不动容?苏炳添一边收礼,一边给她分享运动员和学生双重身份的经验,整个过程都被央视新闻拍下来曝光,场面挺暖,不过评论区就开始变味了。
网友们的操作骚得一批。有人说她穿衣太随便,有人说她怎么又胖了、身材走样,还有人质疑她基础太差赶不上学习。还有人去扒旧照片,用放大镜找身形变化,对比着点评。唉,仿佛只要你是公众人物,就可以在网上被分解成每一寸皮肤和表达方式。“胖了”、“不自律”、“文化底子不够”,真刀真枪扎到人心底。
这事远没完,小道消息一波又一波。今年5月有什么“捐母校400万”谣言,说全红婵偷偷转账,还配护膝坏了舍不得换这些“感动中国”的细节,连模糊截图、手写信都凑齐了。最后母校出来澄清,不存在捐款。造谣速度,打脸速度,也是绝了。
线下也一样烦。回家探亲那次,村口早被直播队堵满,各种手机、无人机都上了,之前老屋门口居然能逼得一家子搬去果园住避开人群,爷爷连觉都睡不好。那种场面,你见过吗?特别是一次AI合成她声音卖土鸡蛋,结果被骗的人直接跑去家人社交账号骂街,哥哥全红强不得不直播解释,他们根本就没干那种带货,也没消费全红婵的名号。说实话,这事闹到最后,家人都快成“替罪羊”。
房子也是个坑。自建房也能被举报成“违建”,因为和冠军三字沾点边,暴雨后积水视频一出,评论里全是质问钱哪来的。受伤的只有他们自己,谁会关心屋主心情?这些误解,全红婵从不解释。她觉得自己成绩已经说明一切,如果大家喜欢的是跳水,不是她本人,那就随他去好了。
说到底,全红婵家庭一直极低调。妈妈2017年车祸卧床多年,家里靠低保度日,直到跳水逆转命运。东京奥运那跳,红遍全球,她说只为了给妈妈治病。父亲拒绝采访,母亲还过朴素生活,全家就认定“让她过她的日子”。但这在现实中非常难,道理其实都懂,说做起来,真的苦。
有一次她随口说“拿捏小小巴黎”,马上被批炫耀,英语不好就被要求在直播学英文,甚至还被体育记者公开说“不爱学习、疯疯癫癫”,以后不跳水“就像个小白似的”。那句话被骂出圈,报社是给她道歉了,但伤害早就造成了。
最近两年她身高长了7厘米,体重也明显增加,在场上动作失误开始多了,原先的207C动作连续搞砸,恐水、状态下滑,退出冠军赛和世锦赛。外界没有关注她的难处,倒是揪着“退役”冷嘲热讽,还吐槽她文化水平。其实早说过,跳水不能跳一辈子,她也想读书、生活,哪怕保持尊严真的很难。
三天之内的开学争议,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网络时代对成功者的苛刻。明明她够低调、够朴实,总有人偏要把恶意投到她身上。全红婵就用一句话怼了所有人:“你继续讨厌我吧,我只会爽不会改。”有点倔强,也算实在人。
接下来她还会跳水,也会继续成长。不夸她、也不贬她,她就是她自己。自由就够了,对吧?
来源:跳跳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