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壁画现唐朝女皇,千年商帮神秘消失,叛将竟是同族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04:37 3

摘要:最近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考古现场,人们发现了一幅画着武则天的古壁画。这可不是普通的壁画,武则天是唐朝女皇,而这个地方属于中亚的粟特人地盘。为什么中亚会有唐朝皇帝画像?原来粟特人跟中国关系匪浅,甚至影响了唐朝的历史走向。

最近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考古现场,人们发现了一幅画着武则天的古壁画。这可不是普通的壁画,武则天是唐朝女皇,而这个地方属于中亚的粟特人地盘。为什么中亚会有唐朝皇帝画像?原来粟特人跟中国关系匪浅,甚至影响了唐朝的历史走向。

粟特人是古代中亚的商业民族,专门做丝绸贸易。唐朝的边境市场里,粟特人掌控着贸易,想跟唐朝做生意必须通过他们。他们还不只是商人,很多人还当了官,甚至掌控了军权。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粟特人,后来他们发动了安史之乱,差点把唐朝搞垮。

粟特人留下的东西比你想的多。蒙文的字母其实是从粟特文字变来的,现在蒙古人用的蒙文就是粟特人祖先传下来的。还有个宗教叫摩尼教,粟特人传到中国叫明教,后来朱元璋用明教起义建立了明朝。

安禄山和史思明原名叫“轧荦山”和“史国明”,他们的姓氏来自粟特的安国和史国。粟特人爱用“安”“史”这些姓,因为这些是他们的老家。他们信的祆教和明教都跟光明有关,名字里也常带“明”字。安史之乱时,粟特士兵组成的“曳落河”部队直接让唐朝由盛转衰,之后唐朝的藩镇里还有粟特人当大官。

唐朝人爱跳的胡旋舞其实是粟特舞,白居易诗里写过“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连葡萄酒和琵琶都是粟特人传进来的。唐朝的流行服饰翻领袍也是粟特人的,元稹的诗里说“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后来唐朝灭亡后,这些服饰被禁止,宋代就看不到了。

你可能吃过烧饼,其实烧饼就是粟特人的胡饼。现在中亚还有类似的饼,味道跟咱们差不多。还有“斯坦”这个词,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其实都跟粟特有关。粟特人自称“Sogdiana”,波斯语翻译成“斯坦”,意思就是“某某人的土地”。

粟特人在公元4到8世纪控制了从长安到君士坦丁堡的贸易路线,有点像古代跨国公司。他们的文化在唐朝特别流行,但到后来突然消失了。现在中亚没有“粟特斯坦”,中国也没有粟特族,只剩几个古墓能证明他们存在过。

粟特人原本是白种人,长得像欧洲人。现在新疆塔县的塔吉克族还保留着他们的血统,是全中国唯一的白种人族群。但大部分粟特人被后来的突厥人同化了。突厥人西迁后,中亚的人种从白变黄,粟特人就这样慢慢消失了。

唐朝对粟特人态度复杂。他们既依赖粟特人的贸易和军事力量,又怕他们权力太大。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打压粟特人。唐武宗时期还灭了佛教,连带着摩尼教也被禁止,很多粟特人因此遭殃。最后他们要么融入汉族,要么被突厥人同化,彻底没了踪迹。

粟特人消失前留下了不少遗产。他们的文字影响了蒙古和满族,宗教改变了中国历史,连吃的喝的都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他们的民族身份却像沙子一样被历史冲散了,现在只能从古墓壁画和古籍里找点痕迹。

粟特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可以改变另一个大国的命运,却在时代洪流中无声消散。他们的消失像谜一样,但留下的东西还在我们生活中,比如烧饼、蒙文,还有那些消失在历史里的名字。

来源:历史途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