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车的两种打开方式:AMG GT 50(多面手)与 GT 63(极致派)对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03:13 2

摘要:走进奔驰 AMG 展厅,两款挂着 GT 标识的车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 ——GT 50 四门跑车中国特别版舒展优雅,而 GT 63 4MATIC + 则带着紧绷的战斗姿态。虽然同属 奔驰AMG GT 家族,但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性能表达:一个是兼顾日常使用的

走进奔驰 AMG 展厅,两款挂着 GT 标识的车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 ——GT 50 四门跑车中国特别版舒展优雅,而 GT 63 4MATIC + 则带着紧绷的战斗姿态。虽然同属 奔驰AMG GT 家族,但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性能表达:一个是兼顾日常使用的豪华性能座驾,另一个则是追求操控的赛道利器。今天我们就从空间、性能、设计到使用成本,全面解析这两款车的差异。

空间表现是这两款车直观的差异点。GT 50 四门跑车中国特别版采用五门掀背设计,车身尺寸达到 5054x1953x1467mm,轴距更是长达 2951mm,这个长度比 GT 63 多出 251mm。实际体验中,身高 180cm 的乘客坐在 GT 50 后排,膝盖能获得两拳左右的余量,头部空间也有一拳距离,长途乘坐不会感到明显局促。后排配备了独立空调出风口、杯架和中央扶手,中间座椅虽然短途应急可行,但长时间乘坐舒适性一般。

GT 63 4MATIC + 则采用双门硬顶结构,车身长度缩减至 4729mm,轴距 2700mm,车身高度降低到 1357mm。这种紧凑的比例让它的后排空间只能作为临时应急使用 —— 同样身高的乘客坐在后排,膝盖会顶到前排座椅,头部离车顶仅有两指距离,适合短途乘坐或放置物品。不过它的两座布局也有优势,减少的后排重量有助于提升操控表现,前后配重比达到更均衡的 47.3:52.7。

车内储物空间设计也体现了定位差异。GT 50 中控台下方有较大的储物格,中央扶手箱容积可观,后排还有隐藏式储物空间;GT 63 则更注重轻量化,取消了部分储物格,采用紧凑的中控台设计,方向盘后方的换挡拨片质感出色,突出驾驶优先的理念。这种差异在日常使用中感受明显 ——GT 50 能轻松应对家庭出行的杂物携带需求,而 GT 63 的储物设计则一切为驾驶服务。

打开发动机盖,两款车的性格差异立刻显现。GT 50 四门跑车中国特别版搭载 3.0T 直列六缸发动机 + 48V 轻混系统,功率 270kW(367 马力),扭矩 500N・m,匹配 9 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官方 0-100km/h 加速时间为 5 秒,车速 270km/h。实际驾驶中,这套动力系统输出平顺线性,轻混系统有效改善了低速顿挫,日常驾驶时动力储备充足,深踩油门能获得推背感。

GT 63 4MATIC + 则搭载 4.0T V8 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 430kW(585 马力),峰值扭矩高达 800N・m,同样匹配 9 挡变速箱但采用了运动的 奔驰AMG SPEEDSHIFT MCT 结构。3.2 秒的官方 0-100km/h 加速时间和 310km/h 的车速,让它跻身超跑性能行列。实际体验中,V8 发动机的声浪从启动瞬间就充满力量感,运动模式下排气管的回火声有感染力,全油门加速时强大的推背感会持续到时速 200km/h 以上。

操控系统的差异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性格区分。GT 63 标配了主动式液压侧倾稳定系统和后轮主动转向系统,后者提供双向各 2.5 度的转向角,低速时能减小转弯半径,高速过弯时则能提高车身稳定性。配合可调节的 4MATIC + 全时四驱系统,它能在各种路况下保持好的抓地力,甚至可以切换至漂移模式享受纯后驱乐趣。

GT 50 采用前置后驱布局(可选 4MATIC+),悬挂系统注重舒适性与操控的平衡,标准模式下能过滤掉大部分路面颠簸。虽然没有后轮转向系统,但较长的轴距让它在高速巡航时稳定。两种驾驶模式下的底盘表现差异明显:舒适模式适合日常通勤,运动模式则会明显提升悬挂支撑性,减少过弯侧倾。

GT 63 的 WLTC 综合油耗为 12.91L/100km,年燃油费用约 20656 元。保养费用与 GT 50 相近,但保险费用高,年均约 3.5 万元,加上轮胎等费用,年均使用成本可能超过 6 万元。不过实际使用中,GT 63 车主的年行驶里程普遍低于 GT 50 用户,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使用成本差异。值得注意的是,GT 63 的轮胎成本高,其前 295/30 R21、后 305/30 R21 的高性能轮胎单条成本约 3000 元,而 GT 50 的 19 英寸轮胎单条价格约 1800 元。

两款车的外观设计体现了 "功能决定形式" 的设计理念。GT 50 四门跑车中国特别版采用修长的发动机舱和舒展的车顶线条,从车头到车尾的过渡流畅自然。标准的直瀑式进气格栅搭配几何多光束大灯,既保留了 AMG 家族特征,又不过分张扬。19 英寸铝合金轮毂是标配,用户可加价升级至 20 英寸,车身侧面的无框车门则增添了运动气息。

GT 63 4MATIC + 的设计则处处体现空气动力学考量。短前后悬、宽车身(1984mm)和低姿态,营造出蓄势待发的视觉效果。21 英寸轮毂搭配宽大的高性能轮胎,确保强大动力的有效传递。主动式尾翼是标配,会根据车速自动调节角度,在 SPORT + 模式下还能手动控制,不仅提升下压力,也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车身各处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并非装饰,而是经过大量风洞测试的实用设计,包括前分流器、侧裙饰板和后扩散器,在提升下压力的同时降低了车身重量。

内饰设计上,两款车都采用了 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 + 11.9 英寸中控屏的双联屏布局,搭载 MBUX 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支持语音控制和 OTA 升级。不过细节配置仍有差异:GT 50 的座椅采用 Nappa 真皮材质,支持电动调节和加热功能,通风和记忆功能需要选装;GT 63 则标配真皮座椅,部分区域采用 Alcantara 材质包裹,运动感更强,座椅侧向支撑充足。

材质运用上,GT 50 以豪华舒适为导向,中控台和门板采用软质材料包裹,搭配金属饰条;GT 63 则使用碳纤维饰板,方向盘采用真皮和 Alcantara 混搭材质,手感佳且不易打滑。值得注意的是,GT 50 标配后排单独空调控制,而 GT 63 为了减重简化了后排配置,专注于驾驶者体验。

科技配置方面,两款车都标配了 360° 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和自动泊车功能。AR 实景导航在 GT 50 上是选装配置(5900 元),而在 GT 63 上则为标配。L2 级驾驶辅助系统在两款车中都需要额外选装,包含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居中保持等功能,选装价约 3.48 万元。音响系统方面,GT 50 配备 Burmester® 14 扬声器系统,GT 63 则升级为 Burmester 3D® 环绕声系统,听觉体验出色。

两款车的定价和目标用户群划分清晰。GT 50 四门跑车中国特别版官方指导价 105.50 万元,目前市场有一定优惠,2025 款优惠后约 92.50 万元。这个价位瞄准那些需要兼顾商务、家庭和驾驶乐趣的用户,他们既想要 AMG 的性能基因,又需要日常使用的实用性。

GT 63 4MATIC + 官方指导价 192.48 万元,优惠后实际成交价约 151.48 万元。它的目标用户是性能爱好者,这些用户可能已经拥有其他日常用车,看重驾驶体验和品牌性能光环。从选装情况看,GT 63 车主愿意为碳纤维组件、陶瓷刹车等性能配置买单,平均选装金额超过 10 万元。

从用户反馈来看,GT 50 的好评集中在空间实用性和日常驾驶舒适性上,有车主评价 "这是能每天开的 AMG"。不满主要集中在运动模式下的悬挂偏硬和高速风噪略大。GT 63 的用户则对动力表现和操控精准度赞不绝口,有车主表示 "赛道日表现惊艳,日常代步也能接受",但对较高的油耗和保养成本有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两款车的保值率存在差异。根据行业数据,高性能轿车的保值率通常受市场保有量影响,GT 50 由于偏向实用,市场受众广,三年保值率约在 70%-75% 区间;GT 63 因定位小众,三年保值率约在 65%-70% 区间。

AMG GT 50 四门跑车中国特别版和 GT 63 4MATIC + 虽然同挂 GT 标识,却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能生活方式。GT 50 证明了性能车可以不必牺牲实用性,它能从容应对日常通勤、家庭出行和商务需求,同时在需要时提供驾驶乐趣。GT 63 则坚守纯粹性能路线,用 V8 动力、精准操控和激进设计,满足用户对驾驶本质的追求。

选择哪款车关键在于它是否匹配您的实际需求。如果您的车库里只能有一辆车,GT 50 的多面手特质会实用;如果这是您的第二或第三辆车,GT 63 能带来驾驶体验。无论选择哪款,它们都延续了 AMG 对性能的不懈追求,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消费者。

在这个电动化转型的时代,搭载 V8 发动机的 GT 63 显的珍贵,它代表着传统性能车的较高水准;而 GT 50 则展示了如何在实用与性能间找到平衡,为更多人打开了 AMG 世界的大门。这两种选择,共同构成了 AMG GT 家族的图景,也满足了不同性能爱好者的多样化需求。

来源:一股清流留不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