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年没进前三、赛前连转播镜头都懒得给的男子20公里竞走,居然在东京把中国队从第21名一把拽回第19名,这口气憋得太久了。”
“八年没进前三、赛前连转播镜头都懒得给的男子20公里竞走,居然在东京把中国队从第21名一把拽回第19名,这口气憋得太久了。”
很多人没注意到,王朝朝冲线那一刻,计时器定格在1:18:43,比他自己今年的最好成绩快了整整47秒。
这47秒不是凭空来的。
过去三个月,他在云南高原每天两练,上午走25公里,下午走15公里,配速卡得比地铁还准。
教练组把巴西邦菲姆过去五场比赛的步频数据全拆成0.5秒一格,最后发现邦菲姆最后2公里平均步频196,王朝朝只有188。
于是练冲刺,把步频硬生生提到193。
差的那3步,就是最后8秒的差距。
银牌挂在脖子上的那一刻,王朝朝先摸了两次,确认是真的,然后才咧嘴笑。
转播镜头扫过,他右手虎口贴着一块肉色胶布——那是老茧磨破后临时贴的创可贴,边缘已经卷边。
很多观众第一次意识到,竞走不是“走得快”,而是“不能跑”的极限折磨。
膝盖不能弯,脚跟先着地,裁判肉眼盯着,腾空就红牌。
王朝朝全场零警告,技术干净得像刚擦过的玻璃。
中国队上一次在这个项目拿牌,还是2015年世锦赛。
那之后,俄罗斯被禁赛,竞走版图洗牌,日本、巴西、墨西哥轮流坐庄。
中国队却陷入“练得狠、赛得软”的怪圈。
数据不会骗人:过去三届世锦赛,男子20公里最好名次是第七。
王朝朝这次直接把天花板捅破,顺带把钱海峰也带进前六。
两个人加起来,让中国队在积分系统里多拿了6分,这6分把排名从第21推到第19,刚好压过韩国。
有人可能会问,一块银牌能改变什么?
看看后台统计:微博话题#王朝朝银牌#阅读量3.2亿,比前一天翻了八倍;央视体育频道收视率2.7%,是开赛以来最高。
最直接的是,赞助商连夜把竞走队的装备合同从B级升到A级,训练经费多了20%。
钱不多,但足够多买两台高原训练用的血乳酸仪。
再说点更冷的。
邦菲姆夺冠后,巴西媒体标题是“从贫民窟到世界冠军”。
其实王朝朝的起点也没高到哪去,河北农村,小学操场200米煤渣跑道,冬天一跑一身灰。
教练第一次去选材,他穿着表哥剩下的田径鞋,大两码,脚后跟磨出血泡。
那天教练本来打算走,听见他在操场边跟同学打赌“我能走十圈不跑”,结果真走了,十圈零腾空。
就这么被捡回省队。
现在回头看,这枚银牌最大的价值不是排名,而是告诉后面的小孩:竞走没死,只是需要一次像样的爆发。
就像教练赛后说的:“我们等了十年,其实就等一个敢在最后两公里提速的人。”王朝朝做到了,还顺手把前辈的纪录往前拱了47秒。
下一轮比赛在三天后,女子20公里竞走。
如果再来一块牌子,中国队就能在金牌榜再爬两位。
谁知道呢,也许奇迹就喜欢扎堆来。
来源:灿烂山雀y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