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最近又“赢了”,可赢着赢着,为什么突然不吱声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23:51 3

摘要:9 月 10 号那天,罗永浩一条微博直接把西贝莜面村推上了热搜。"好久没吃西贝,下飞机跟同事饿惨了点了一桌,结果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那么贵,实在太恶心了!" 就这么一句吐槽,不仅让网友炸了锅,还差点把西贝的生意给搅黄了。

9 月 10 号那天,罗永浩一条微博直接把西贝莜面村推上了热搜。"好久没吃西贝,下飞机跟同事饿惨了点了一桌,结果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那么贵,实在太恶心了!" 就这么一句吐槽,不仅让网友炸了锅,还差点把西贝的生意给搅黄了。

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普通的美食吐槽,会演变成持续一周的舆论大战,更让人意外的是,占尽上风的罗永浩居然在 3 天后突然熄火了。

三天舆论过山车:从全网声援到突然降温

事情发酵得比想象中快。罗永浩的吐槽微博发出不到两小时,# 西贝预制菜 #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第二。网友们像找到了情绪宣泄口,纷纷在评论区晒出自己的就餐经历。有人说 "上次点的西红柿炖牛腩,一尝就知道是料理包加热的,牛肉硬得像橡皮",还有人贴出菜单吐槽 "一份 21 块的馒头都是预制的,这钱也太好赚了"。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 "火上浇油"。他在朋友圈强硬表态:"西贝没有一道预制菜!罗永浩这是造谣,我们肯定起诉他!" 还放狠话 "生意宁可不做,是非必须得辩"。这番硬刚不仅没平息争议,反而让网友更愤怒了,有人调侃 "这是嘴硬还是真不懂预制菜啊"。

真正让西贝陷入被动的是 9 月 12 日那份 "自证清白" 的公告。西贝公布了罗永浩所点 13 道菜的制作流程,结果不打自招:"嫩烤 DHA 大黄鱼" 是冷冻鱼柳解冻后空气炸锅 5 分钟出餐,"牛肉土豆条" 用的是 1200 克装的冷冻料理包回热,赏味期标注 "冷餐 4 餐"。网友们看得直乐:"这还不算预制菜?难道要标着 ' 预制菜 ' 三个字才算吗?"

更扎心的是家长们的爆料。西贝一直打着 "家有宝贝就吃西贝" 的旗号,可网友发现所谓的儿童餐不仅是预制的,部分食材保质期长达 24 个月,添加剂列表长得能绕盘子一圈。一位妈妈怒怼:"花高价给娃吃冻了一年的菜,这就是你们说的儿童友好?"

舆论最激烈的时候,西贝的生意肉眼可见地凉了。有内部员工透露,风波第一天营业额就掉了 100 万,第二天直接跌了两三百万,有些门店甚至到了饭点都坐不满一半。就在大家等着罗永浩乘胜追击的时候,9 月 15 日他突然发文:"决定放弃追究西贝。" 这急转弯让吃瓜群众看得一脸懵。

罗永浩的 "嘴炮" 往事与突然刹车

熟悉罗永浩的人都知道,他可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2011 年为了维权,他带着锤子冲到西门子总部,当着媒体的面砸烂了三台冰箱,就为了讨个说法。那场维权战打了整整半年,最后逼得西门子中国区总裁亲自道歉。后来做手机、搞直播,老罗的 "较真" 是出了名的,怎么这次面对西贝就突然软了?

其实看老罗的声明就能找到答案。他在文中说:"五十岁后,我亲眼看到无数中年人(尤其是有事业成就的)为 ' 面子 ' 做愚蠢、不顾后果的事。" 这话看似说贾国龙,实则更像自我提醒。毕竟老罗的 "江山" 都是靠说话赚来的 —— 从新东方当老师靠口才走红,到砸冰箱维权靠舆论造势,再到直播带货靠嘴皮子还清 6 亿债务,他太清楚 "话语权" 有多重要。

有业内人士分析,老罗这次收手是怕 "玩脱了"。事件发酵期间,从朋友圈、短视频到央媒几乎都在讨论,90% 的舆论渠道都被这事占领了。这种级别的关注度看着风光,其实暗藏风险。就像网友说的 "在家放鞭炮引来消防车",罗永浩自己也意识到,再闹下去可能会被平台 "建议冷静",甚至限流禁言。对于靠说话吃饭的老罗来说,这可比输赢重要多了。

网友们倒是看得通透,有人评论:"老罗这是保住了麦克风,贾国龙却快保不住门店了。" 这话一点不假,西贝虽然嘴硬,但身体很诚实。风波后没几天,就有顾客发现门店悄悄换了菜单,原本模糊的 "现做" 标签被悄悄改成了 "中央厨房制作",部分高价预制菜品直接下架了。

预制菜不是原罪,藏着掖着才是

这场风波其实早有预兆。江苏省消保委之前做过调查,53.2% 的消费者反对餐馆用预制菜,78.1% 的人反映商家从不主动告知。大家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 "花现做的钱吃预制菜" 的欺骗感。就像有人吐槽的:"我能接受便利店 10 块钱的预制饭,但不能忍餐厅把 30 块的预制菜当现做的卖。"

西贝的问题就出在这儿。一直宣传 "明厨亮灶"" 现制现卖 ",让消费者愿意为这份" 新鲜 "多掏钱,结果背地里大量使用预制菜却不说明。更要命的是儿童餐,打着" 营养安全 "的旗号高价售卖,实际用的却是保质期长达两年的预制食材。这种" 挂羊头卖狗肉 " 的操作,难怪家长们会炸毛。

其实预制菜本身没那么可怕。现在冷链技术这么成熟,很多预制菜的口感和营养都还不错。问题在于餐饮企业总想两头占便宜:用预制菜降低成本,又想靠 "现做" 的招牌卖高价,最后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反观有些品牌就很大方,菜单上明确标注哪些是预制菜,价格也相应下调,反而赢得了消费者的理解。

《人民日报》说得好:"预制菜讨论,要在交锋中抵达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透明化。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只是不想当冤大头。如果西贝早点说清楚哪些菜是中央厨房制作的,哪些是现场现做的,给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的选择,估计也不会闹出这么大动静。

西贝的股价还在跌,门店客流也没完全恢复,贾国龙那句 "生意宁可不做" 怕是要成真了。

老罗的偃旗息鼓,不是认怂,是自保。他明白,自己再能说,也得有人让他说。在别人动手关麦之前,先自己把音量调小,这才是真正的江湖智慧。

说白了,贾国龙输的是生意,老罗赌的是“说话权”。生意可以重来,话筒一旦被收,再想拿回来,可就难了。

所以啊,别看老罗现在不吭声,他不是败了,是赢得太明白。毕竟,一个靠嘴活着的人,最懂得——什么时候,该闭嘴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