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活”历史!国际青年与荆楚非遗、文物对话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23:04 1

摘要:9月20日,“首届国际青年长江行”活动在湖北荆州开展。来自马尔代夫、阿根廷的政要与智库学者,以及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优秀国际青年代表,参访文物保护中心、体验楚绣与楚简制作、身着战国袍登临古城墙,与千年文物、非遗技艺展开深度对话,亲触“活”着的楚文化魅力。

9月20日,“首届国际青年长江行”活动在湖北荆州开展。来自马尔代夫、阿根廷的政要与智库学者,以及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优秀国际青年代表,参访文物保护中心、体验楚绣与楚简制作、身着战国袍登临古城墙,与千年文物、非遗技艺展开深度对话,亲触“活”着的楚文化魅力。

从“碎末”到“墨字”

见证科学守护历史

“清洗用水是普通水吗?”“如何恢复竹简原本的颜色?”上午9时许,参访团首先走进“文物医院”——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国际青年们的好奇与追问接连不断。

见众人兴致浓厚,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文物保护修复部主任赵阳拿起一枚完好的简牍,逐一解答。简牍表面“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墨字清晰可辨,仿佛还留存着2000多年前的温度。“你们很难想象,它刚出土时是黑色碎块,像泡烂的面条,碰一下就可能碎成粉末。”赵阳指着修复台进一步解释:“我们用连二亚硫酸钠去除氧化的黑色,再用十六醇填充竹简的纤维空隙,让它逐渐恢复原貌。”

“这些技术是一直有的吗?”听到这里,巴基斯坦青年保克(Muhammad Fahad Baqa)忍不住追问。赵阳笑着摇头:“我们团队做了上百次实验才找到这两种方法,还拿了国家文物局的创新奖。”保克听完当即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中国把‘拯救历史’做成了科学,太了不起了!”

从考古现场紧急“抢救”,到修复室内精细“手术”,再到展陈环境智能“养护”。截至目前,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已为中国130余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1万余件木漆器、18万余枚竹木简牍、1100余件纺织品得以“延年益寿”。其保护完成的简牍占全国同期出土饱水简牍总量的80%,木漆器占全国同期饱水木漆器保护修复总量的70%,纺织品占全国同期出土纺织品的50%。

一针一线、一笔一画

国际青年对话千年技艺

探寻楚文化,更需要沉浸式地触摸。离开文物保护中心,参访团第一站来到荆州市楚绣坊,一幅《飞凤盘龙》楚绣作品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金线勾勒的凤鸟羽翼舒展,尾羽缀着粽、青、黄三色丝线,在光线下泛着柔和光泽。“这凤鸟的纹样太精致了,弧线堪称完美!”来自伊朗的白玫(Barzegar Bafrouei Mohadeseh)忍不住伸手轻触绣品,细细探究绣法细节。

“楚绣讲究‘针随形走’,凤鸟的每一根羽毛都要顺着生长方向绣,这样才能还原它的灵动。”荆州民间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汪宣珍一边讲解,一边指导众人上手体验。穿针、引线、落针,青年们在一针一线中感受楚绣的细腻与浪漫。

“我5岁就接触刺绣,后来还在苏州专门学过苏绣。但楚绣的感觉完全不同,上手体验的感觉太棒了!”白玫分享道,“楚绣的纹样更大气,针法里藏着中国古人的浪漫。”

第一次尝试刺绣的俄罗斯青年安娜(Anna Dotsenko)则感慨:“每一针都有技巧,中国非遗根本不是‘老古董’,是能亲手触摸的美,我一定要把这份体验分享给妈妈。”

非遗体验的另一站,是隔壁的楚韵阁简牍艺术研发中心。来自荷兰的史凯恩(Koen Smeets)正握笔在书签上书写自己的中文名字,笔尖落下时格外认真:“我要把它当礼物,告诉家人我亲手‘写’过中国古老的文字。”随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楚简制作技艺传承人黄有志,用战国时期的文字为他写下中文名。“哇!这字体比现代汉字更有韵味,整个字行云流水!”史凯恩盯着字幅,难掩惊叹。

现场还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字对话”:来自巴西的拉斐尔(Rafael Henrique Zerbetto)以世界语写下诗歌,赠予黄有志。“能认识黄老师很幸运,希望用这首诗表达我的感谢,也让世界语与战国文字来一次碰撞,这是不同文明对话的最好方式。”

着战国袍登古城楼

与楚文化“同框”

午后,参访团抵达荆州古城宾阳楼。登上古城楼,青年们俯瞰荆州全貌,聆听古代城池防御体系的讲解。城墙的夯土工艺、防御体系……千年古城的“守护智慧”让大家频频点头。

随后的“换装体验”更是将氛围推向高潮。朱红、玄黑、明黄的战国袍铺开时,绢布的垂坠感、袖口衣襟的云纹龙纹、领口系带的小巧玉饰,瞬间让众人有了“穿越感”。“这衣服像古代侠女穿的!”身着朱红色战国袍的安娜转了一圈,兴奋地说:“太好看了,多年的‘古装梦’终于实现了!”

巴基斯坦青年保克则选了一套玄色战国袍,宽袍大袖的形制让他忍不住抬手比划“拱手”礼,古朴的姿态引得同行者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穿这样的衣服在古城楼留影,太有纪念意义了。”保克笑着说,“感觉自己真的和2000多年前的古人对话了。”

当夜幕轻垂,华灯初上,参访团前往荆州方特,现场观看第二届楚文化节开幕式。开幕式上,国际青年代表接过授旗,为首届“国际长江行”活动送上圆满举办的祝福,为当日的楚文化主题参访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

“今天最难忘的,是看到中国用科技让文物‘活’起来,用手工让非遗‘传’下去,让古人留下的东西真正‘活’在当下,这是最棒的文化传承方式。”活动尾声,一位国际青年这样总结。另一位青年则感慨:“以前只在课本里读‘长江文明’,今天才真正‘触摸’到它的温度。这趟长江行,是我了解中国最好的一课。”

来源:长江新闻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