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话中国多买大豆,中方将订单交给巴西,2200万吨库存滞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22:12 1

摘要:8月10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急切呼吁,称中国“正担忧大豆短缺”,要求中方将对美大豆订单量“迅速翻两番”,以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并暗示可能给予中国关税优惠。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关税大棒挥舞了半年多,特朗普突然发现疼的是自己。

8月10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急切呼吁,称中国“正担忧大豆短缺”,要求中方将对美大豆订单量“迅速翻两番”,以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并暗示可能给予中国关税优惠。

然而仅仅三天后,路透社援引交易商消息报道,中国进口商已完成了9月总计800万吨大豆的采购招标,订单全部交给巴西等南美国家。

图|美国威斯康星州沃尔沃斯,田间正在收割的大豆

10月的400万吨采购同样没有美国大豆的份。美国农民正面临2200万吨大豆库存滞销的窘境。

特朗普的喊话时间点选择暴露了背后的政治意图。2025年是美国中期选举年,农业州是共和党的传统票仓。美国农业部8月报告显示,美国大豆主产区爱荷华州和伊利诺伊州长势良好,预计9月中下旬将进入集中收割期。

然而截至2025年7月底,美国大豆出口量跌至二十年最低点,仅300多万吨,同比下降12%。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一度跌至每蒲式耳10美元的十年低位,而种植成本却高达每英亩600美元。

图|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内交易员正在看当天股市行情

衣阿华州农场主加里·维特的声音代表了普遍困境:“种得越多亏得越多。如果中国继续对美国产品征收关税,美国的大豆销售将受损。”

今年7月的民意调查显示,由于大豆出口下滑,美国中西部农民对特朗普的支持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特朗普选择此时发声,既是为农民纾困,也是为自己的政治前景铺路。

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零采购”并非突发事件,而是多年进口结构调整的结果。2016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曾达3000万吨,占全年进口量的42%。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降至2200万吨。

2025年上半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达3186万吨,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占据中国市场近20%的份额。8月13日至18日的采购数据显示,800万吨订单中巴西大豆占720万吨,阿根廷占80万吨,美国报价未获任何回应。

图|巴西巴西利亚,一名农民驾驶拖拉机在大豆田里撒播肥料

价格劣势是美国大豆失去中国市场的核心原因。在山东港口,巴西大豆到岸价约4200元/吨,而美国大豆因关税成本高达4800元/吨,每吨600元的价差足以覆盖从巴西到中国的海运费用。按年进口量超过1亿吨计算,选择南美大豆每年可为中国节省近50亿美元。

今年4月,中国买家单周签订了创纪录的70船大豆采购合同,其中近90%来自巴西。这种趋势在2025年秋季变得更为明显。

中美贸易风险是促使中国转向南美的重要因素。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管控”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中方随即对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征10%关税。

虽然之后中美暂时缓解了关税升级,但3月加征的关税并未取消。更关键的是,中美关税暂缓协议仅限90天,预计2025年11月到期。如果届时继续加征关税,每吨美国大豆成本可能再上涨30美元。

图|巴西圣保罗,人们在美国领事馆前举行抗议活动,反对美国对巴西商品加征关税

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教训深刻。当时美国突然对中国加征关税,导致已签订的美国大豆订单成本暴涨,造成中国企业损失超过20亿元。这些高额成本和不确定风险,使中国企业更加坚定了与南美国家合作的决心。

“在粮食进口这一关乎民生的领域,稳定和可靠远比短期利益更为重要。”一位中国粮食贸易商在青岛港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

面对特朗普的要求,中国展现了战略定力,这源于多年精心布局的大豆供应多元化体系。中国已建立了稳定的供应渠道,除巴西占70%以上进口份额外,还与阿根廷签订长期供应协议,2025年阿根廷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增长40%。

图|美国总统特朗普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国首次开放阿根廷豆粕进口。8月份,中国买家签署协议进口30000吨阿根廷豆粕。中国港口库存充足,截至2025年6月,大豆库存超过800万吨,加上国家储备,足以应对三个月需求波动。

中国实施的“大豆振兴计划”成效显著。2025年国产大豆产量预计突破2300万吨,较2017年增长60%,自产大豆已接近进口总量四分之一。在东北盐碱地,耐盐碱高产大豆品种试验田亩产突破300公斤,创20年来新高。

中国与南美国家的合作已超越单纯买卖关系。巴西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签署国和金砖国家成员。中国企业在巴西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建设大豆种植基地、仓储中心及港口。

图|巴西巴拉那瓜港

巴西巴拉那瓜港扩建项目由中国企业主导,2025年投用后,运输时间将从45天缩短至32天,物流成本降低15%。中国与阿根廷还达成“人民币结算大豆贸易”协议,30%的阿根廷大豆出口采用人民币支付,规避美元汇率波动风险。

美国大豆产业正面临结构性困境。美国农业部8月报告显示,2025/26年度美国大豆产量预计为42.92亿蒲式耳(约1167万吨),期末库存调低至2.90亿蒲式耳(约789万吨),创三年新低。但滞销库存高达2200万吨。

美国农业高度公司化,农民与农业公司签订了严格合同,种什么、用什么、何时收都有明确规定,无法临时调整。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吉姆·萨特无奈承认,美国大豆业者一直在努力寻找其他买家,但收效甚微。

“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替代中国市场,这是美国大豆产业的结构性困境。”

大豆滞销引发连锁反应。种子公司、化肥企业、农机制造商以及运输、仓储、保险、农业贷款等环节都受到影响。农民亏损导致贷款偿还困难,设备闲置,仓库堆满,运力浪费。更为棘手的是,农民对明年是否继续种植大豆、改种什么作物缺乏明确预期。

特朗普的喊话曾短暂提振市场——消息一出,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单日暴涨2.4%,达到每蒲式耳10.11美元的两周高点。但农业咨询机构AgResource指出,这种短期市场波动只是为金融资本创造了套利空间,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图|美国总统telangpu

特朗普的“大豆喊话”与中国“订单转向”背后,体现了中美经贸理念的根本差异。美国习惯通过施压获取利益,将农产品贸易与政治、关税挂钩。中国则坚持多元化布局与风险可控,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选择与秉持平等合作原则的伙伴深化关系。

8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特朗普的要求时表示:“具体问题建议向主管部门询问。中方在中美经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这一低调回应体现了中国对议题的专业性划分,暗示大豆采购是市场行为而非政治决策。

大豆博弈折射出国际贸易格局的深层变化。中国在南美的基础设施投资,如对巴西仓库、铁路、港口的投资,以及在秘鲁昌凯开发新港口,正重塑全球农产品供应链。

参考资料:

1.《特朗普求中国买美国大豆:将提供快速服务》2025-08-12 12:17 | 来源:观察者网

2.《罕见!英媒:中企自2019年以来首次订购阿根廷豆粕》2025-06-28 06:50 | 来源:环球网

3.《事关大豆!中国与阿根廷出口商签了份意向书》2025-05-10 14:30 |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4.《推动世界经济从“薄弱”到强韧,该怎么做》2025-08-18 10:57 | 来源:环球时报

来源:老王健康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