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物业关系大民生,物业纠纷既是事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小事”,也是社会治理的“民生大事”。为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肥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我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助力城市精细化
小物业关系大民生,物业纠纷既是事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小事”,也是社会治理的“民生大事”。为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肥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我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联合发布规范物业服务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典型案例。本次所选案例涵盖业主大会表决、业主知情权行使、公共收益使用、共用部位占用、消防设施维护等物业服务领域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发挥司法审判价值引领作用,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多元解纷、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理念,促进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良性互动,共同营造温馨舒适的社区环境。
[ 案例八 ]
【基本案情】
合肥市瑶海区某小区以老年群体居多。社区和物业服务企业在小区日常管理和“周四来说事”“六情大走访”等走访活动收集居民意见中发现,由于小区老年群体行动不便、智能手机操作不顺,加之子女多不在身边,生活中买药就医、缴纳水电气费、家具家电维修等方面,存在极度的不便,已然成为小区居民急难愁盼的大问题。
【处理结果】
如何有效化解该小区面临的问题,成为属地街道、物业公司开展服务的首要关键。2025年2月,瑶海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属地街道多次会商,结合小区老年群体需求,指导物业公司在开展日常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搭建服务阵地,开展多样化便民服务,“红邻驿站”应运而生。属地街道牵头,充分整合辖区各类服务资源,延展服务边界,将医院义诊、代收水费、门锁更换、空调清洗等数十项便民服务纳入仅十平方米的驿站,打造幸福“口袋屋”,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生活服务。
【典型意义】
“物业+生活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物业服务的边界,通过整合资源将基础物业服务与医疗健康、家政、养老托幼、便民商业等生活服务嵌入融合,既能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让服务更精准高效,又能重塑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的关系,从管理转向共建共治,是小区治理与社区治理的有益融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强化了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楼栋长等自治组织和志愿力量,捋顺了其与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