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葱类种植过程中,种植时机的选择与种植细节的把控对葱的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老农人常言“早种一天长势差3分”,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在葱类种植过程中,种植时机的选择与种植细节的把控对葱的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老农人常言“早种一天长势差3分”,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葱的生长对温度有着严格要求,其出苗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 - 20℃。若在秋播时,“秋老虎”仍肆虐,地温偏高,葱苗的生长环境将变得极为恶劣。高温下,葱苗虽能勉强出苗,但生长态势不佳,表现为茎秆细弱、叶片发黄且易倒伏。这是因为高温影响了葱苗体内的生理代谢过程,导致养分分配不均,使得后期即便加大施肥力度,也难以弥补前期生长不良造成的影响。
此外,早种的葱在越冬时面临更大的风险。葱苗越冬前,具备3 - 4片健壮叶片是最佳状态,此时葱苗积累了充足的养分,抗冻能力较强。然而,早种的葱苗在高温环境下会出现过度生长的情况,在冬季来临前可能长出5 - 6片叶,形成“虚胖苗”。这类葱苗将大量养分用于叶片生长,而用于储备抗寒物质的养分不足,导致抗冻能力下降。在寒冬中,叶片容易冻干、枯萎,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来年的返青和生长。
从病虫害防治的角度来看,早种地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为葱蛆、根腐病菌等害虫病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过早种植葱,无疑是为这些有害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它们会迅速啃咬葱根、侵染植株,一旦葱苗受到侵害,往往会出现烂根、枯萎等症状,此时进行救治往往为时已晚。相反,晚种几天,随着天气转凉,害虫病菌的活跃度显著下降,葱苗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扎根生长。
除了把握种植时机外,种葱过程中还需避免以下常见误区:
1. 选种与晒种处理不当:无论是购买的葱籽、葱苗,还是自行留种,若不进行筛选和晒种处理,直接播种,会导致葱苗生长参差不齐,且容易携带病菌。正确的做法是,在选择葱苗时,应挑选茎秆粗壮、叶片翠绿、无伤口的优质苗;使用葱籽播种前,将种子晾晒1 - 2天,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杀菌,还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 防虫防病措施缺失:葱籽、葱苗未经防虫防病处理就直接种植,如同让植株“裸身”面对地下害虫和病菌的威胁。这将导致后期病虫害频发,增加种植成本和管理难度。正确操作是,用葱籽播种时,可添加吡虫啉类杀虫剂和多菌灵类杀菌剂进行拌种;栽葱苗前,用稀释的杀菌剂浸泡根系,提前做好防护。
3. 土地整理与施肥不足:葱属于浅根作物,根系较浅,吸肥能力较弱,且偏好疏松的土壤环境。若土地板结且缺乏底肥,葱根难以深入扎根,养分吸收困难,从而导致葱秆细弱、口感不佳。因此,在种植前,应将土地深翻20 - 30厘米,并耙平耙细,同时施足基肥。基肥应以腐熟的鸡粪、羊粪等农家肥为主,并搭配少量复合肥,以保证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充足的养分供应。
4. 浇水方式不合理:刚种植的葱苗根系尚未稳固,若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浇水,会使土壤孔隙被水填满,导致土壤透气性变差,葱根无法正常呼吸,进而引发烂根、发霉等问题。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积水会使土壤环境更加闷热,加重烂苗现象。正确的浇水方法是,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进行判断。若土壤有一定潮气,可暂不浇水;若土壤干燥,应采用小水慢浇的方式,使土壤湿润即可,避免田间积水。
综上所述,种葱需要综合考虑种植时机和各个种植环节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葱苗健康生长,实现高产优质的种植目标。
来源: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