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Ⅱ学校,雷山三小是一所移民搬迁安置点配套小学,自项目实施以来,该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深耕立德树人主阵地,用扎实的课改实践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提升教育质量、落地素养教育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向。
9月19日,黔东南州雷山县第三小学成功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展示课活动。
作为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Ⅱ学校,雷山三小是一所移民搬迁安置点配套小学,自项目实施以来,该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深耕立德树人主阵地,用扎实的课改实践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提升教育质量、落地素养教育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向。
学校立足移民搬迁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传统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低、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教学情景“探究设疑”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互动交流”促进合作学习与思维碰撞;“展示点拨”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教师适时引导深化;“检测提升”巩固知识并实现迁移应用。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还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同时,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学环节,确保了改革措施的落地见效。许多学生表示,现在的课堂更有趣,自己也更敢于提问和表达了。
而改革成效也很显著,近年该校通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改革课堂教学变革,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升,在苗族非遗传承等活动中表现突出。
据悉,雷山三小的课堂改革实践,是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高质量发展支持专项行动中的一个生动案例。学校通过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探索符合民族地区学情的教学模式,为移民搬迁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张德军校长表示,雷山县第三小学将继续以项目引领为抓手,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以课堂为阵地,以文化为纽带,为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通讯员 韦金凤 何成龙
贵州教育报记者 杜娟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贺韬
三审 赵宏斌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