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启动“爱邻”活动季,聚焦“附近五十米”社区小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21:02 1

摘要:9月20日,普陀区首届“爱邻”活动季正式启动,迎来了它的第一个主题——楼组温情,聚焦的那些发生在每个人“附近五十米”的微小善举。它们看似不起眼,却正成为基层治理中最有效的“黏合剂”。

9月20日,普陀区首届“爱邻”活动季正式启动,迎来了它的第一个主题——楼组温情,聚焦的那些发生在每个人“附近五十米”的微小善举。它们看似不起眼,却正成为基层治理中最有效的“黏合剂”。

今年4月,普陀区启动“社区小事”计划,以更系统、更易参与的方式推动邻里关系的重建和社区自治能力的提升。“21天打卡行动”鼓励居民从帮邻居收快递、给绿植浇水等日常小事入手,逐步重塑邻里温情,成功吸引近百位居民持续参与,为社区注入了温暖活力。

现场,社区行动者、平台赋能者与社工支持者,共同展现了新阶段的三大核心行动:100个小事共创计划,动员居民从身边微小行动开始,共同营造可触摸的开放邻里生活;600个楼道公告栏行动,通过捐赠白板、共建公告栏,拓展信息共享、互助交流等慢社交功能;80人小事带领人赋能计划,支持社工从“执行者”转变为“支持者”,通过每日茶话会、月度复盘等方式,支持居民将想法转化为暖心行动。

同步正式推出的“社区小事卡牌包”,以其创新的游戏化设计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这副包含54张卡牌的套装巧妙运用扑克花色概念,系统对应社区建设的四个核心维度:红心系列致力于促进邻里破冰,黑桃系列侧重兴趣社群联结,梅花系列倡导互助友好行为,方块系列聚焦空间环境营造。这一游戏化工具降低了社区参与门槛,为多元群体提供了清晰易懂的行动指引。现场居民踊跃体验,阅读翻看卡牌内容,称其“让邻里互动变得有趣实用”。

通过实用工具、参与平台与专业支持的系统整合,“社区小事”使邻里温暖从自发行为发展为可持续的社区实践,让温暖真正成为日常。

作为本次“爱邻日”系列活动的首站,长风新村街道的实践为全区后续活动带来了有益的启发。现场,长风新村街道推出《长风楼组建设攻略》和“邻立方”社区微基金两项创新举措。

其中,《长风楼组建设攻略》突破传统文本形式,以全漫画形式系统呈现了楼组建设的实施路径,涵盖联合接待、资源共享、儿童友好、邻里互助等六类特色楼组的建设方法。

“邻立方”社区微基金以“低门槛、快响应、广参与”为运作原则,通过不设起点捐款、简化流程和“人人可主理”的开放式参与机制,为楼道微更新、公共空间优化等社区民生项目提供灵活快速的资金支持。

基金依托规范的申请审批流程,确保居民需求得到及时响应,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微心愿”征集平台,打通“居民提需求-基金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落实”的共建渠道,构建起可持续的社区资源动员和项目运作体系。

普陀区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届“爱邻”主题活动季,普陀区级层面推出三大标杆活动:“楼组文化建设经验分享活动”聚焦楼组治理实践,“泉情赴海楼宇行”探索楼宇公益新模式,“苏河船上议事厅”创新居民议事形式,多层次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成果。在区级活动的示范引领下,全区10个街镇同步开展53场形式多样的联动活动,涵盖文化展示、技能分享、公益服务等多个领域,形式多样,让邻里互动变得更有期待性和参与感。

普陀区也创新推出“爱邻”机制,将每月20日设立为固定的“爱邻日”,同时将每月15—25日确定为“爱邻主题活动季”,正是为了打破传统节日的形式主义局限,让邻里互助从自发行为转变为常态化的社区实践,真正让温暖成为社区生活固定的一部分。

作为接力,石泉路街道将聚焦新型居住社区治理,重点围绕新型居住社区,深入探索“青年社区聚人气”“租赁社区提服务”等治理新路径,推动“爱邻日”实现从楼组“小单元”到治理“大格局”的跨越发展,持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普陀区供图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