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活在焦虑中了,看完这3点保证让你醍醐灌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20:56 1

摘要:剧中作为检察长的郑雁来,在接到上级通知后准备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小组(未检小组)。

常言道:“玉壁光由雕琢显,珍珠彩自蚌磨成。”

这是一个人走向清醒的印记,是自我修炼路上的珍宝。

受过磨难,人才会获得上天赐予的三样礼物。

做到下面这三点,能让你活得通透,做真正的自己。

01

与其瞻前顾后,不如鲁莽开局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无尽的尽头》,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剧中作为检察长的郑雁来,在接到上级通知后准备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小组(未检小组)。

但由谁担任组长、如何成立、人员配备、办公地点、组织形式,都成了难题。

由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郑雁来一连斟酌了几天,最后也没能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案。

最终她决定不再考虑,先干起来再说。

她先是安排了有着多年丰富经验的林之桃作为未检小组组长,随后安排了后勤仓库作为未检小组的办公室。

检察官林之桃带着助理走进新办公室,眼前堆满了杂物,还有一些修理工具,就这样,她们从中间的一块空地支起两张桌子,开始了工作。

此时林之桃的正式任命还没下来,只是经过简单的口头任命,但未检小组的工作已经启动,这次鲁莽的开始是后续取得成功的破局点。

作者脱不花说:“要想成功,先有一个鲁莽的开始。”

与其反复权衡,陷入两难,不如干起来再说,有时候迅速行动的勇气也是一种胜利。

想和做之间隔着一道东非大裂谷,先有一个鲁莽的开始,在过程中得到反馈,找出问题,进行总结,从而找到最终答案。

02

与其在意他人看法,不如屏蔽前行

32岁之前,我几乎每天都活在他人的期待中,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重视他人的期待,也许是上幼儿园的时候,答错的一个汉字,老师的有色眼神。

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每个班的老师都特别喜欢攀比,她们比较哪个班级里的家长给学校提供的资源多,哪个班级的小朋友多才多艺。

而我就是那个永远没有办法进入老师圈定的孩子圈,我虽没有明显的被孤立,但那种比较和被期待,甚至苛责,让我出于人类的本能想融入,想获得老师的认可,和所有的期待。

时间一长,就变成家长实力不够,讨好来凑。

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是人格形成期,直到32岁,因为我太在意他人的期待,他人的评价,我遭受到了职场隐性霸凌。

没有迎合他人的期待,还依然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被他人抓住我的这个弱点,从而控制了我的精神,我在近乎半年的时间里反复出现精神内耗,甚至内耗到凌晨两点,我的眼睛依然睁的豆大。

后来在痛苦中,我寻求自救的办法,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都梳理了一遍,试图找出我如此重视他人期待的原因。

找到原因后,我开始屏蔽他人期待,把重心放在工作上。

渐渐地,那些来自他人的期待悄然消散,我不仅与他人的关系愈发融洽,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那段时间获得的隐形正反馈,让我意识到,做内核强大的自己是会破解很多不需要具体破解的事情。

曾听过一句话:“别为了迎合所有人而刻意打磨自己,不然很快就剩骨头!”

人都是复杂而不同的。

如果每天围绕他人的期待去适应,最终只能成为他人的傀儡,失去了自我,你是谁永远取决于我们自己。

世间的想法就像若隐若现的蜘蛛网,一根根看似脆弱,却悄无声息地将人困住。过分在意的人,会被细碎的网缠得喘不过气来,最终失去自我。

唯有增强自身内核的力量,屏蔽他人期待,才能专注内心的声音,稳步向上,最终在时间的沉淀下,取得一番成就。

“目光相撞,思想异同。”

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的看法,关键看你怎么看待。

他人的看法,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的是他人的情绪,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正的自己。

成年人,拥有“屏蔽”的能力,隔绝他人的看法,才能活得通透,做真正的自己。

03

与其徘徊崩溃的边缘,不如内观自己

《屏蔽力》一书中有个故事。

小李辛苦加班一周整理好了工作报告,评审时却被组长直接否定,理由是汇报资料不全。

他想和组长说说自己的想法,可组长态度非常强硬,压根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在此之前他和组长有过摩擦,小李认为组长这是故意找茬。

于是他试图找高管说明一下工作,但奈何高管对他组长的工作非常肯定,这意味着小李被全盘否定了,他的心情也因此跌落到了谷底。

那段时间,小李常常感到胸口很堵,有些喘不上气来。一连几天都陷入了精神内耗,大半夜睡不着,脑子就像过电影一样,想象着对付组长的各种策略,又想象着结局,情绪在它脑海中自导自演。

小李终于绷不住了,他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会被内耗打垮。

于是他试图拯救自己。

他先是和自己对话,之后闭上眼睛深深回归内心,体察情绪真正的面貌。

于是他发觉,除了焦虑、生气,还有委屈、羞涩、失望等等情绪,在他的内心并非单一情绪,而是一群积怨已久的情绪老友在开会。

生气说:“他们怎么就想不通,总是不明白我做的和他们想要的一样。”

委屈立刻补充道:“一想到这么久的努力都泡汤了,我就欲哭无泪。”

其他情绪也七嘴八舌的开始抱怨……

小李内观自己的方法,让他找到了内耗的源头,于是他给这些情绪一一进行解答和安抚。很快各位消极情绪都退了下去,小李恢复了平静的状态。

“凡事向外求,十年如一日,向内求,日日如新生。”

很多人都是这样,遇到问题总觉得是别人找茬,日复一日,日日原地踏步,不懂反思内观。

只有内观自己,才能有所觉悟。

懂内观自己的人,就像一本永远在修订的书,逐字推敲人生的字句,删去负面情绪的虚妄,填补积极人生,最终,装订成独属于自己的精神典籍。

学会内观自己,才能活得通透自在。

作者周濂说:“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人生在世,大多数人都在装睡,只有小部分人是清醒的,决定做一个清醒的人,还是装睡的人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世界越是喧嚣,做真正的自己越可贵。

愿我们都能感受自我需求,做事先鲁莽开局、对待他人的看法懂屏蔽、面对情绪崩溃的边缘,学会内观自己。

只有做自己,才能活得更加通透。

一审 | 胡轶凡

二审 | 薛竹影

三审 | 焦美红

来源:书报文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