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直播|刘成教授:英国孤立主义外交辨析(附英国与欧洲书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15:02 1

摘要: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研究所所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英国工党史(多卷本)》首席专家。著有《理想与现实:英国工党与公有制》《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对抗与合作:二十世纪英国

英国孤立主义外交辨析

●活动时间

2025年4月17日 19:30—21:00

●嘉宾

刘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主讲人

刘成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研究所所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英国工党史(多卷本)》首席专家。著有《理想与现实:英国工党与公有制》《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对抗与合作:二十世纪英国工会与国家》《英国现代转型与工党重铸》《光辉岁月:十九世纪英国》等。

活动简介

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欧洲国家,但在对待欧洲的事情上,只要不涉及本土安全和海外经贸等核心利益,英国就尽量脱离欧洲之外,不卷入欧洲的战争和纷争,并力图用和平的方式维护欧洲大陆国家间的均势,防止超强国家的出现——这就是著名的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思想和传统。

孤立主义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这一传统何时开始形成?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它在当代有什么表现?本次讲座,刘成教授将从英国孤立主义外交传统切入,带我们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英国。

相关图书

英国小史

刘成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8月

《英国小史》在作者的喜马拉雅音频课程“世界历史大师课”基础之上整理修订而成,以30个主题串联起英国从史前直至当下的历史。大到介绍英国史中重要的政治、经济现象,如君主立宪制度的诞生与发展、政党制度的演变、现代司法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的成果与弊病、外交政策传统与特色等;小到介绍英国人的吃、穿、住、行、习俗、偏好……作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心得,向我们展现了一条清晰的英国历史发展脉络,阐明了其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此外,作者精选了150余幅照片和插图,使读者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历史感受。

收看方式

主办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协办方

北大博雅讲坛

英国与欧洲书单

英国封建社会研究

马克垚 著

本书论述了5—15世纪的英国社会,包括它的封建主义组织、土地制度、法律制度、政治制度、阶级结构、城市制度、商品经济、货币和信用等,从制度史的角度对英国封建社会作了比较详尽的分析。本书的特点是能从中国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以英国为典型的西方封建社会的各种制度探本追源,指出其所以如此的社会历史基础和学术背景;并且能以中国封建历史的实际为参照系,对英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提出自己的看法,破除西方历史独特性决定其发展独特性的神话,力图说明世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02

千年:诺曼征服前夜的英格兰日常生活

[英]罗伯特·莱西 [英]丹尼·丹齐格 著

张岳 译

公元千年,在东方的中国,距离靖康之变还有127年;在西方的英格兰,罗马人离开已近六个世纪,距离诺曼人的到来还有66年。世界的彼端如此遥远,人们的生活有何不同?

本书以一部幸存至今的古代日历为切入点,着力于复活千年之际的英格兰世界。作者访问了包括历史、考古、艺术学家在内的五十余位专业人士,聚焦于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人的精神信仰、日常饮食、城镇贸易、医疗手段、爱情生活等方面,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地呈现了那个世界,以及在其中耕作、行走、交谈、厮杀……的人们的面貌。读来轻松流畅,生动有趣。

从岛国到帝国——近现代英国旅行文学研究

张德明 著

本书是一部研究英国旅行文学的学术专著。作者从跨学科的视野出发,以文学文本为核心,辅以旅行日志、航海日志、民族志、游记、自传等亚文学文本,围绕空间想象、主体意识与帝国崛起等问题,系统考察了近现代英国旅行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与西方现代性展开的复杂关系。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旅行文学的研究,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融为一体,对现代性的展开、西方帝国的崛起、现代性主体意识的形成、近代小说的兴起和发展、现代美学观念的形成,以及跨文化交往与沟通等一系列前沿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考察,从文学与精神世界的角度,揭示了英国从岛国到帝国的发展过程。本书对于全球化时代的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欧洲文明十五讲

陈乐民 著

本书系陈乐民先生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授课的讲义。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欧洲文明发展的历史,并着重讨论了欧洲文明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时段,如欧洲文明的起源、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本书融汇了作者多年研究和治学的心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了解欧洲历史文化的通识读物。

语言的文化史: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

[英]彼得·伯克 著

李霄翔 李鲁 杨豫 译

在本书中,彼得·伯克将带领我们探索从印刷术发明到法国大革命之间欧洲语言的社会与文化的历史。书面的、口头的,不断交融的、彼此竞争的……语言,作者具体而微地为我们展示了这一时代的语言纷乱而异彩纷呈的面貌。本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言与人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地区、教派、职业、性别乃至民族,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共同体中,语言不仅是区分“他者”的工具,同样也是确认“自我”身份的途径。语言间的竞争同样引人注目。曾经至高无上的拉丁语与逐渐勃兴的地方语言之间、不同的地方语言之间争夺统治地位的竞争,构成了始终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兴起过程的文化潜流,成为近代历史进程中一条不可忽视的线索。

06

西方近代早期政治哲学的起源和形态

赵敦华 著


近代西方哲学在国内学术界和社会形成热点,追根求源,中外思想界已有三个共识:第一,“早期近代”(early modern)是现代化肇始的时代,欧洲国家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以及英国原殖民地美国,纷纷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第二,现代化实际上是世俗化,现代相对于传统而言,世俗相对于神圣而言,而“化”则表示从传统到现代、从神圣到世俗的根本转变过程;第三,近代政治哲学的主流是社会契约论,主要代表者有不同版本,但有相关性和连续性。在这些共识的基础上,本书将在更加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深化对近代早期时代问题的理解,对社会契约论三大创始人霍布斯、斯宾诺莎和洛克的著作做出新诠释。

07

大国协调及其反抗者——佩里·安德森访华讲演录

[英]佩里·安德森 著

章永乐 魏磊杰 主编

本书收入佩里·安德森教授应北京大学之邀,在“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中发表的一系列演讲与讨论。全书围绕国际体系中的霸权机制以及反抗运动而展开,涉及霸权的观念、大国协调机制、国际主义、国际法、对新自由主义的民粹主义反抗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本书,佩里·安德森不仅系统梳理了自己的重要理论,同时也对当前的国际秩序做出了发人深省的冷静分析。

来源:北大博雅好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