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现实给了消费者狠狠一击,有人花近 4 万买的玉石,经警方鉴定仅值 3509 元,大批玉石被查出是染色造假。如今,“柴怼怼” 夫妇因销售伪劣产品,已被刑事拘留!
网红 “柴怼怼” 曾在直播间把玉石吹得天花乱坠,忽悠大家高价购买。
可现实给了消费者狠狠一击,有人花近 4 万买的玉石,经警方鉴定仅值 3509 元,大批玉石被查出是染色造假。如今,“柴怼怼” 夫妇因销售伪劣产品,已被刑事拘留!
而 “嘎子哥” 谢孟伟也没让人省心,此前卖假酒坑惨消费者,198 元的茅坛酒,竟打着 1980 元茅台的名号售卖。尽管他痛哭流涕道歉,却依旧没能挽回信誉。
直播带货乱象丛生,官方终于出手!市场监管总局正在牵头起草《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后续将公开征求意见。这新规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不良商家与主播又将受到怎样的约束?
直播间里主播举着商品吆喝 “全网最低价”“独家正品”,这样的场景早成日常。
直播电商这几年势头猛,市场规模从 2019 年不足 5000 亿元冲到 2024 年的 5.86 万亿元,连小区阿姨都知道 “直播间能淘货”。
可这热闹背后,藏着不少让消费者寒心的 “坑”,欢喜下单,常是失望收场。
前些时日,网红“柴怼怼”夫妇被依法刑拘一事,着实令人愤慨不已,又不禁为之唏嘘。本应传递正能量的他们,却走上歧途,实在令人惋惜。
这对夫妻之前还高调炮轰超市胖东来的玉石质量差,转头自己直播间就卖着 “染色和田玉”。
有消费者晒出立案告知书,称在该商家花费近4万元购得12件玉石,经鉴定仅值3509元。三十多件送检产品,大多价值在30至500元间,其中15件竟是染色冒充的和田玉。
这些消费者里,有人攒钱给父母买 “传家玉”,有人给伴侣挑纪念日礼物,结果买了堆 “染色石头”。
江苏的张女士花 1.2 万元买的玉镯,鉴定后仅值 200 多元,她说:“不是心疼钱,是觉得信任被当傻子骗。”
此类事情,于生活中屡见不鲜。在时光长河与日常琐碎里,它们频繁现身,仿若成为一种常态,不足为奇。
2025年,“反诈老陈” 化身正义使者,对直播间售卖的所谓 “五星茅台” 进行举报。经调查,那些打着茅台旗号的商品竟是彻头彻尾的冒牌货。2020年,“嘎子哥”于直播中售卖茅台、五粮液。然而,经查验,这些酒竟是贴牌假酒,此等行径着实令人唏嘘,也为直播售假乱象敲响了警钟。
直播间内所售号称“好货”之物,看似诱人。然而,一旦撕开华丽包装,便会发现其中尽是精心设计的套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面对乱象,有人说直播电商发展太快,难免有 “成长痛”,监管太严会砸了从业者饭碗。
2023 年,全国 12315 平台直播带货投诉举报数据令人咋舌。较上一年,涨幅达 52.5%;和五年前相比,激增 47.1 倍。如此数据,凸显出直播带货领域问题之严峻。
对消费者来说,这些不是 “小毛病”:有人买的 “纯天然护肤品” 用了过敏,有人买的 “官方家电” 出故障找不到售后。
若任由乱象蔓延,消费者不敢买了,踏实做生意的人也会受牵连,行业何谈发展?
仍有人认为主播不过是“背锅侠”,坚称商品货源归属供应商,自己对其中状况一无所知。
主播受消费者信赖,凭此赚取佣金,怎可面对问题“一问三不知”?这般行径,于情不合,于理难容,实在令人难以苟同。就像 “嘎子哥” 卖的酷派手机,宣称是 “2025 年新品” 卖 699 元,实际用的是 2021 年的旧芯片,同款芯片手机市场价才两百多。
就算不知芯片是旧的,“新品” 的说法又从哪来?
主播审慎审核产品基本信息,既是秉持对消费者的高度责任感,切实保障其权益;亦是维护自身口碑之举,展现职业操守与诚信态度,此乃一举两得之善举。
没人想让直播电商 “凉了”。
它确实方便:不出门能买各地特产,价格实惠还能看现场演示。
对很多人来说,它更是谋生路,山区农民靠直播卖水果,手艺人靠直播推作品,下岗工人靠带货重新立足。大家反感的,是搅局的 “老鼠屎”。
就像 “东北雨姐”,带货从不夸张宣传,农家酱菜啥样就咋展示,粉丝有疑问耐心解答,不仅圈了千万粉,还带动家乡农产品销售,这才是直播该有的样子。
要留住这份好,得靠监管 “硬手段”。
2025 年全国人大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此外,还计划颁布《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旨在规范直播电商行业的市场秩序。
同年 6 月,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公布,明确了平台、主播、MCN 机构的责任,比如平台要建主播档案,主播要如实介绍产品。
即便办法没正式出台,现有法律也能管。
“柴怼怼” 夫妇就因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被立案;卖假货要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 3 倍,食品问题赔 10 倍;侵犯商标权还要给品牌方赔偿。
2025 年 7 月,监管部门还开了专项整治会,就是要让法律 “落地”。
平台也得发力。现在平台有大数据能力,能识别虚假宣传话术,提前审核高风险商品。
对于消费者的投诉,相关方应即刻着手处理,切不可相互推诿、“踢皮球”,需以积极负责之态,保障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得到妥善回应。
只有平台把好关、监管守住底线、主播守住良心,直播电商才能告别 “野蛮生长”。
消费者的期待很简单:下单不用忐忑,收货不用验真假,维权不用碰壁。
希望未来直播间少些 “套路”、多些 “真诚”,别让不良商家毁了直播电商的温度,寒了相信它的人的心。
毕竟,靠忽悠赚的钱迟早会反噬,真心对消费者,才能长久立足。
来源:云梦说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