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选地:天麻喜阴湿环境,应选择半阴半阳的坡地或林下,避免强光直射。土壤以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或腐殖土为宜,pH值在5.5-6.5之间。海拔800-1800米的山区是种植天麻的理想地点。整地:在选定的地块上,挖深约30厘米、宽约50厘米的坑,长度根据
要实现天麻高产种植,需从选地整地、菌材准备、种麻选择、播种管理、温湿度调控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综合把控,具体方法如下:
选地:天麻喜阴湿环境,应选择半阴半阳的坡地或林下,避免强光直射。土壤以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或腐殖土为宜,pH值在5.5-6.5之间。海拔800-1800米的山区是种植天麻的理想地点。整地:在选定的地块上,挖深约30厘米、宽约50厘米的坑,长度根据种麻数量而定。坑底铺一层树叶或腐殖土,以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性。天麻的生长需要与蜜环菌共生,因此需要准备蜜环菌菌材。
菌材选择:常用的菌材木材有青冈、栎树等硬质阔叶树,直径8-12厘米为宜。避免使用含油脂的树木,如松树、柏树等,这些树木会抑制蜜环菌的生长。菌材处理:将选好的木材锯成适当长度,并在表面砍出鱼鳞口,以便蜜环菌生长。立冬后砍伐的木材效果最佳,截成30-50厘米的段,每10厘米砍一个深到木质部的鱼鳞口,晾15天让断面收浆。菌材培养:将处理好的木材与蜜环菌种分层堆放,覆盖薄膜保温发酵。培养时需控制条件,如基质湿度50%-70%,pH值5-6,温度20-25度,发酵20-30天,等菌丝爬满木段再用。种麻选择: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块茎饱满的种麻。白麻作种效果最佳,米麻作种栽后宜两年收获。避免使用损伤和切断的天麻作种,以及箭麻作无性繁殖的种麻。种麻处理:用新高脂膜10-50倍液拌种,防止病害侵入。播种时间: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是种植天麻的最佳时间。秋栽以11月到12月最好,此时正值天麻的采挖季节,可以进行边挖边栽,既节省劳力,又保证了种麻的新鲜。播种方法:采用层积法播种。底层铺5厘米湿树叶,放菌材,间隔3厘米,夹3节蜜环菌枝,覆沙土到棒平。上层重复,顶层盖土15厘米。菌材要和坡向平行摆,间隔5厘米。每根菌材两端放1个20克左右的大麻种,侧面贴3个小麻种,米麻撒空隙里。分两次填土,先盖3厘米沙土压实,再盖10厘米腐殖土。田间管理:天麻栽种后不需要施肥和松土除草,但需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需及时浇水,但避免积水。夏季高温时,应搭建遮阴棚,保持遮阴度在60%-70%,早晚喷水降温。冬季露地越冬的天麻,需要在国庆节后覆盖30毫米厚的树叶,然后在其上覆膜,以利于保墒、防冻和增加有效积温。温度:天麻生长期温度以15-25℃为宜,蜜环菌最适温度20-25℃。超过30℃需搭遮阴棚降温,低于10℃需盖地膜保温。湿度:土壤湿度保持50%-70%,手捏成团落地能散开为宜。雨季及时排水,连续15天不下雨需喷水保湿,建议下午6点后喷淋。病害防治:定期清理腐殖质,发病初期用2%石灰水浇灌。选择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并选用无病的白麻或米麻作种,以预防天麻黑斑病和锈病。虫害防治:撒狼毒、百部草混合粉防治蛴螬和介壳虫。栽种天麻和收获时捕杀幼虫,或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来源:本草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