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 2025 心血管代谢双论坛 I 以GLP-1RA破管理难题,启心肾代谢诊疗新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18:34 1

摘要:金秋九月,古都西安迎来心血管领域学术盛事——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心血管年会(CSC 2025)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25)和 2025长安心血管病学大会(CIC 2025);会议期间,「心血管代谢前沿论坛」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创新管

金秋九月,古都西安迎来心血管领域学术盛事——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心血管年会(CSC 2025)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25)和 2025长安心血管病学大会(CIC 2025);会议期间,「心血管代谢前沿论坛」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创新管理专题会」于9月19日先后召开,分别聚焦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今年5月发布的《临床分期指导代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管理的共识声明》前沿内容,以及心肾代谢疾病管理的创新路径和模式,进行学术探讨和实践分享。

新理念

紧跟领域前沿理念 号召关注心肾代谢共管新思路

马长生教授、于波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从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C-K-M”共管的理念,到今年EAS发布的《临床分期指导代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管理的共识声明》,创新性提出全身性代谢疾病(SMD)的概念,心肾代谢靶器官为核心的管理策略正不断升级,号召心内科医生关注心肾代谢疾病管理,共同推动中国的心血管临床和学术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张瑞岩教授带来题为《EAS最新共识体现心血管代谢疾病管理哪些新思路?》的精彩报告,解读EAS共识提出的两大新方向:一是要建立以“相互关联”为核心的全链条代谢管理观念;二是树立以“阻止靶器官损伤”为目标的早期心血管代谢防控意识,推动干预从“治疗”向“预防”前移。在临床用药方面,2025年EAS与AHA、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等指南共识,均推荐GLP-1RA作为SMD多阶段管理的重要手段。

孙英贤教授、袁祖贻教授共同指出,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防治正迎来重要变革。一方面,强调践行“四高共管”的全面管理理念,即在传统高血压、高血脂管理基础上,将糖尿病和肥胖纳入早期综合干预体系,实现多危险因素协同控制;另一方面,随着治疗手段不断升级,临床应优先选用具备心-肾-代谢多重获益证据的药物,例如GLP-1RA司美格鲁肽。呼吁广大临床医生共同关注以上两大进展,积极推进临床实践转型,助力心血管疾病下降拐点的早日到来!

攻克残余风险难题 用好心血管获益利器

柏勇平教授以《心肾代谢共管驱动下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管理策略如何?》为题进行专题报告,他指出,冠心病合并T2DM共病明显且预后更差,即便经心血管标准治疗后仍有较高残余风险,新型药物司美格鲁肽为进一步降低心血管和肾脏事件风险带来了关键突破,实现了心-肾-代谢多靶点全面获益,助力达成SMD不同阶段管理目标:

鄢华教授围绕《心内科体重管理为何重要?如何落地?》主题作专题报告,对心内科体重管理的探讨,引导我们关注肥胖和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提醒我们减重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意义。

新路径

把握时机 尽早启动有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

田刚教授以《破局心糖共病困局,冠心病合并T2DM的管理策略与路径》为题,作专题报告,提出2024《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明确了破局策略和路径,并建议,应对所有冠心病患者进行T2DM筛查和评估;同时,要尽早启用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GLP-1RA治疗。

刘斌教授、曾和松教授、高海教授表示,共识解决了临床管理中很多具体问题,也让我们看到了GLP-1RA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带来明确的心肾获益及多重代谢获益,且其心肾获益超越减重降糖,独立于基线BMI、体重变化幅度及HbA1c水平;希望大家能更加关注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早期管理、心肾代谢的全面管理,用创新的思路和心血管获益的治疗方案积极投身实践!

新实践

创新患者管理模式 优化患者沟通与长期依从

朱丹教授以《心血管代谢门诊:从CM到CKM的管理实践》为题作专题讲座,介绍北医三院的心血管代谢门诊从CM走向了CKM实践。该门诊整合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四高”及慢性肾脏疾病的管理,由心内科以及营养师、药剂师、康复师和职业护士等共同组成疾病管理团队。这种“一站式”综合管理提升了四高达标率和有心血管获益药物的长期依从,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和逆转ASCVD进程,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肖懿慧教授围绕《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管理经验分享》作专题报告,分享了一例CKM 4期的患者病例,看到了司美格鲁肽1.0mg足剂量长期应用的心肾保护、血糖控制、体重降低、血压改善及血脂谱优化的综合获益;肖教授指出GLP-1RA的应用是较为简便的,起始治疗时,若患者同时应用其他降糖药,仅DPP-4i需要停药,胰岛素和磺脲类可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病史适当减量,其他降糖药无需调整;对于临床常用心血管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华法林和地高辛)也无需调整。

来源:健康睡我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