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王朝那点事(二九):李存勖讨灭刘仁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18:25 1

摘要:前面提到,李克用在弥留之际,曾以3支箭付其子存勖,其中一箭即是讨刘仁恭,李克用说:“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对于刘仁恭的讨伐,实际上从李克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前面提到,李克用在弥留之际,曾以3支箭付其子存勖,其中一箭即是讨刘仁恭,李克用说:“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对于刘仁恭的讨伐,实际上从李克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刘仁恭原为卢龙(即幽州)节度使李全忠手下的一员低级军将。史称他“幼多智机”,李全忠在攻打易定节度使王处存时,包围易州城累月不能拔,刘仁恭挖地道攻陷之,从此获得了“刘窟头”的绰号。他又喜欢吹牛,对人讲曾梦见大佛幡出于指端,又说自己在49岁时当做节度使。这些话泄露了出去,引起时任幽州节帅李匡威的反感与猜忌,便不再让他典军,出为瀛州景城县令。

正好此时瀛州发生军乱,杀害刺史,刘仁恭便招募白丁千人讨平乱军,李匡威欣赏其才能,复予以兵权,令其率兵屯戍蔚州(今河北蔚县)。李匡威兄弟内讧,其弟匡筹夺取帅位,幽州城中一片混乱。蔚州戍军拥立刘仁恭为帅,欲攻打幽州府城。行至居庸关,为幽州会府兵所败,刘仁恭遂携妻带子投奔太原。李克用当时正想吞并幽州,但苦于不熟悉幽州内情,所以对于刘仁恭的到来非常高兴,遇之甚厚,任命其为寿阳镇将。刘仁恭也跟随李克用参加了一些战役,表现颇为不凡。

刘仁恭屡次通过盖寓向李克用献计献策,言幽州可取之状,并夸下海口说,只要给他1万人马,即可指日攻取幽州。李克用当时正在围攻邢州李存孝,就分出数千名军士给他,结果屡战屡败。到乾宁元年(894年)十一月,李克用亲率大军攻打卢龙,连下数军州,进兵幽州城。十二月二十六日,李匡筹弃幽州城而逃遁,李克用即表荐刘仁恭为幽州节度使。

李克用扶植刘仁恭,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使卢龙镇变成自己的附庸,从兵力、财力上对河东有所资助。然而刘仁恭利用李克用夺得了卢龙帅位后,便忘恩负义,不再听从李克用的使唤。乾宁三年(896年),魏博与河东关系恶化,李克用向卢龙征兵,刘仁恭借口防备契丹,不给一兵一卒。次年(897年)七月,李克用再次向刘仁恭征兵,“数月之间,使车结辙”(车辆往来不绝),刘仁恭不但不发兵,反而恶语相向。李克用派使者前往谴责,刘仁恭大骂李克用,拘押使者,还将所有驻守在幽州地区的河东戍兵扣押,然后又用重金诱降河东将领叛归于他。李克用大怒,八月,亲率大军讨伐刘仁恭。结果木瓜涧(按在今河北涞源县东南40里)一役,河东军大败,李克用本人也差点当了刘仁恭的俘虏。《资治通鉴》卷二六一乾宁四年九月记载此次战役说:

“丁丑,李克用至安塞军(按在今河北蔚县东),辛巳,攻之。幽州将单可及引骑兵至,克用方饮酒,前锋曰:‘贼至矣。’克用醉,曰:‘仁恭何在?’对曰:‘但见可及辈。’克用瞋目曰:‘可及辈何足为敌!’亟命击之。是日大雾,不辨人物,幽州将杨师侃伏兵于木瓜涧,河东兵大败,失亡太半。会大风雨震电,幽州兵解去。克用醒而后知败,责大将李存信等曰:‘吾以醉废事,汝曹何不力争!’”

这也是李克用战争生涯中的一件趣事。

木瓜涧战役后,刘仁恭向唐朝廷奏称自己大破李克用,请自为统帅以讨之,昭宗不许;又向朱全忠通报此事,朱全忠即奏加刘仁恭同平章事;同时又遣使向李克用表示歉意,陈说自己背叛李克用后心理上不安之意。李克用当时正忙于对付朱全忠的进攻,军势也开始下降,自顾不暇,便暂时放弃了对卢龙的报复行动。 刘仁恭则利用李克用和朱全忠的矛盾,依违于二者之间,从中捞取好处,扩大势力。光化元年(898年)三月,他派其长子刘守文袭破沧州(今河北沧州),遂兼有沧、景、德3州之地,兵锋益盛,每战多捷,自以为老天相助,遂有吞噬河朔之志。结果遭到朱全忠和魏博联军的几次重创,“垂翅不振者累年”。

刘仁恭在遭到汴、魏联军的几次重大打击后,“乃卑辞厚礼乞师于晋”,李克用出于对付朱全忠的战略考虑,曾遣兵予以支援,刘仁恭得以继续在幽州苟安数年。天祐三年(906年)七月,朱全忠在准备代唐的前夕,再次向刘仁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刘仁恭由于长期战争,兵力锐减,竟命令境内男子年15以上70岁以下者,全部自备粮食和武器参军,军人脸上刺“定霸都”3字,士人则在臂上刺“一心事主”4字,以防止其逃亡。史称卢龙境内除妇女和幼童外,几乎没有不被刺字的人。沧州被围困更是惨不忍睹,甚至出现了吃土吃人的惨相。刘仁恭再次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恨其反复无常,不肯发兵。李存勖站在战略的高度,劝其父联合刘仁恭以对抗朱全忠。《资治通鉴》卷二六五天祐三年十月载其事云:

“刘仁恭求救于河东,前后百余辈。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虽强大如魏博、镇、定,莫不附之。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此乃吾复振之时,不可失也。’”

李克用听从了儿子的建议,与将佐谋召幽州兵一起攻潞州,说:“于彼可以解围,于我可以拓境。”乃接受刘仁恭和议,召幽州兵。刘仁恭这次没有拒绝,发兵3万到晋阳,李克用遣其与周德威、李嗣昭一起攻打潞州。最后由于朱全忠杀唐昭宗,潞州守将丁会弃汴投晋,削弱了汴军的力量,加上朱全忠急于称帝,便结束了这次对卢龙的进攻,刘仁恭又躲过了大难一场。

不过,刘仁恭从这次回到幽州后,一下子变得昏庸起来,他在幽州西边的大安山(今北京房山区西北)修建宫殿,广招美女,醉心于声色之中,又招僧道炼长生不老之药,想万寿无疆。他的爱妾与儿子刘守光通奸,事泄,他将刘守光责打一顿,赶了出去。在天祐四年四月朱全忠军队的再次进攻时,刘守光趁机领兵进入幽州城,派人将其父从大安山抓回,囚禁起来。刘守文从沧州起兵讨伐大逆不道的弟弟,最后被心狠手辣的弟弟杀死。卢龙镇遂落入了刘守光之手。

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的大安山。

刘仁恭所铸钱币。

李存勖继袭晋王位后,主要忙于整顿内政及与朱梁之间的战争,对卢龙则采取了和平共处的策略,甚至怂恿刘守光妄自尊大,得意忘形,以加速其灭亡。《旧五代史·刘守光传》载:

“及庄宗有柏乡之捷(按事在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1年),守光谋攻易、定,讽动镇人,欲为河朔元帅。庄宗乃与镇州节度使王镕、易定节度使王处直、昭义节度使李嗣昭、振武节度使周德威、天德军节度使宋瑶,同遣使奉册,推守光为尚父,以稔其恶。守光不悟,谓藩镇畏己,仍以诸镇状送梁祖,言:‘臣被晋王等推臣为尚父,坚辞不获,又难推违。臣窃料所宜,不如陛下与臣河北道都统,则并、镇之叛,不足平殄矣。’梁祖知其诈,优答之。仍命阁门使王瞳、供奉官史彦璋等使于燕,册守光为河北道采访使。”

刘守光不省李存勖等人的计谋,以为都在推举他,遂于同年八月自称大燕皇帝,改年号曰应天,此时距离他的死期已经为时不远了。李存勖派太原少尹李承勋去幽州观察虚实,刘守光怒李承勋不向他称臣,械之入狱,这为李存勖的进攻提供了借口。

天祐八年(后梁开平四年,911年)十二月,李存勖遣大将周德威出飞狐道,会同镇定之师以讨卢龙。周德威攻围历年,卢龙属郡皆被攻下,刘守光独守幽州城一隅之地。他向后梁求援,又北诱契丹,但均无结果。天祐十年十月,刘守光派遣使者向周德威乞降,说等晋王至即出城。十一月二十三日,晋王李存勖至幽州城下,与刘守光折弓矢为誓,许其不死。刘守光答应次日出降,但此时已不是由他说了算的时候,李存勖下令诸军攻城。次日城破,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均被抓获。

李存勖既俘获刘仁恭父子,凯旋班师晋阳,他命掌书记王缄起草露布(即布告)宣告天下,王缄不知“露布”的含义,便将字写在布上,命人拉着前行。元人胡三省云:“魏晋以来,每战胜则书捷状,建之漆竿,使天下皆知之,谓之露布。露布者,暴白其事而布告天下,未尝书之于布而使人曳之也。”这也是五代文人不知书的一则笑话。

李存勖在幽州时,曾答应刘仁恭父子不杀他们。但当他一进入河东的地盘,便变了卦。他先以刘氏父子徇于晋阳城,祭祀南宫七庙,礼毕,将刘守光及其部下李小喜等以及他的两个妻子全部斩首,埋葬于晋阳城西三里的龙山下。然后令节度副使卢汝弼及其弟存霸,押送刘仁恭至代州李克用坟前,先刺其心血祭祀李克用,接着诛之于雁门山下。

《五代史阙文》云:李存勖及讨刘仁恭,“命幕吏以少牢告庙,请一矢,盛以锦囊,使亲将负之以为前驱。凯旋之日,随俘馘纳矢于太庙。”“少牢”,就是在祭祀时只用羊、豕(猪)二牲;“俘馘”,即俘虏的头颅或左耳。李存勖是否按照此仪式行事,已不得而知,不过他终于完成了乃父彻底消灭刘仁恭的遗愿,李克用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得到安慰了。

连环画中的李存勖

连环画中的刘守光

来源:历史与现实之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