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清时期的巩昌府城(今甘肃省陇西县)是陇右地区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之一,其城池建制、规模及楼门名称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明清时期的巩昌府城(今甘肃省陇西县)是陇右地区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之一,其城池建制、规模及楼门名称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一、巩昌府的历史地位与沿革
历经金、元、明、清数代,巩昌府的级别、建制和隶属几经变更,曾作为“置”、“总帅府”等存在。金正大年间(1224-1231年)改巩州置巩昌府,治所在陇西(今甘肃省陇西县),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通渭、漳县、武山、定西等县地。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置巩昌总帅府,属陕西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巩昌府直隶陕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巩昌府属陕西布政使司。清初,巩昌府曾一度成为陕西省右布政使司的治所(相当于临时省会),辖临洮、巩昌、平凉、庆阳四府,直到康熙八年(1669年)省级机构迁往兰州。1913年,巩昌府废置。
乾隆《甘肃通志》载巩昌府城图
二、明代巩昌府城的建制与规模
明代是巩昌府城得到大规模建设和巩固的重要时期。
城池的修筑与尺寸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巩昌卫指挥刘显主持重修了巩昌府城。据记载,此次修筑后的府城周长为 “九里一百二十步” (约合今制近5公里),城墙高“四丈一尺” (约合今制约13米),城墙壕沟(池)深“三丈七尺” (约合今制约12米)。这一规模在当时陇右地区的府城中已颇为可观,体现了其军事重镇的地位。
明代还对巩昌府城进行了多次增筑和拓展:
成化五年(1469年):修筑了北关城垣,周长“二万四余步”(记载可能存在差异,需进一步考证),并修筑了东西两堡。
正德十三年(1518年):知府朱裳增筑了东西两关。
万历五年(1577年):分守陇右道李维桢扩展北关城,其高深与大城相同,而广阔程度甚至超过大城(“广阔倍与大城”)。
乾隆《陇西县志》载“北关图”
城门与城楼
明代巩昌府大城(主城)设有四座主要城门,这些城门均建有城楼:
东门:永安门;月城门:迎晖门
南门:武安门;月城门:来薰门
西门:静安门;月城门:柔远门
北门:清安门;月城门:镇朔门
乾隆《陇西县志》中记载东门为“永安”,北门为“清安”,而《甘肃通志》《甘肃新通志》中提及北门为“靖安”,可能存在不同时期的名称变化或记载差异。
此外,扩展后的北关也设有城门:保昌门(北)、翊秦门(东)、镇羌门(西),以及东顺门和西顺门。
城防设施方面,除了城门和城楼,巩昌府城还建有角楼四座、戍楼四座,以及砖堞(女墙)高六尺,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
巩昌府城模型,颇似一顶纱帽
三、清代巩昌府城的维持与变迁
清代基本沿袭了明代巩昌府城的格局,并有所维护和局部修葺。
城池的维护与地位变化
清初,巩昌府城因其历史基础和重要战略位置,在康熙二年(166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间,一度成为陕西右布政使司(后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和甘肃按察使司的驻地,实际上扮演了甘肃省临时省会的角色。这一时期,巩昌府城的重要性凸显,其城池得到了维持和利用。清乾隆时期,陇西商业及商品市场空前活跃,巩昌府城是当时陇右繁华的大城市。然而,自省级机构迁往兰州后,巩昌府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但其作为府级治所,城池规模依然得以保持。
清代辖县
清代巩昌府辖县有所调整,下辖七县、一散州、一散厅:
七县:陇西县(附郭)、安定县(今定西市安定区)、会宁县、通渭县、宁远县(今武山县)、伏羌县(今甘谷县)、西和县。
一散州:岷州(今岷县)。
一散厅:洮州(今临潭县)。
四、楼门名称的文化与军事内涵
巩昌府城城门的命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军事和政治寓意:
祈愿安宁:如“永安”、“武安”、“静安”、“清安/靖安”,直接反映了在历经战乱的陇右地区,人们对和平稳定的强烈渴望。
彰显武功:如“武安”、“镇朔”、“镇羌”,体现了城池的军事防御属性和中央政权对西北边疆的经略与威慑意图。
宣示德化:如“柔远”、“来薰”,蕴含着“怀柔远人”、“德化远播”的传统政治理想,表达了希望与周边民族和睦相处的意愿。
方位与气象:如“迎晖”(迎接朝阳)、“来薰”(带来和风),既指明了方位,也赋予了城门美好的自然意象。这些命名并非随意而为,而是融合了地理、军事、政治和文化多重因素的深刻思考。
乾隆《陇西县志》载“府治图”
五、巩昌府城的衰落与遗存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西北回民起义波及巩昌府城,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城池惨遭屠戮和破坏,“大片建筑被焚,人口骤降”,巩昌府城的繁荣从此走向衰落。此后虽有一定程度的移民和恢复,但再也未能重现昔日的盛况。
进入民国后,1913年,巩昌府被废置,陇西县保留,其政治地位进一步削弱。原有的城墙和城门在后续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大多被拆除或湮灭,如今仅有少量遗迹或地名暗示着昔日的辉煌。明清巩昌府城是一座典型的陇右地区府级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其城池建制规模宏大,防御体系完备,历经多次修筑和扩展。城门楼阁的命名深刻反映了其时代背景、军事需求和文化取向。清初它曾短暂成为甘肃地区的政治中心。
巩昌府城的兴衰变迁,不仅是陇西县自身的历史记忆,也是明清时期中央王朝经营西北边疆、地方行政建制演变的一个重要缩影。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陇右地区的历史地理、城市发展和军事防御体系。
来源:微美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