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与安全防范意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平陆县第二小学于9月19日上午组织开展了“拒绝校园欺凌 远离网络陷阱”法治教育活动。此活动采用“互动提问+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全体学生呈现了一堂兼具思想性、知识性与实践性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与安全防范意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平陆县第二小学于9月19日上午组织开展了“拒绝校园欺凌 远离网络陷阱”法治教育活动。此活动采用“互动提问+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全体学生呈现了一堂兼具思想性、知识性与实践性的法治教育课,有力推动了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与平安校园创建工作。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平陆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兼该校法治副校长关怡如,平陆县人民法院法官赵丹,平陆县第二小学校长赵惠新,以及该校200余名师生。
互动热身启智 夯实法治教育基础
活动伊始,关检察长以“检察院和法院徽章有什么不同”“同学间起外号有什么影响”“如何规范使用手机”三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切入,通过沉浸式互动激发参与热情。她结合实物展示阐明检徽象征法律监督、法徽代表审判权的核心区别,引导学生认识侮辱性外号可能升级为语言霸凌的危害,同时强调手机的“工具属性”,杜绝恶意信息传播等不当行为,将法治知识融入具体场景,实现“以问导学、以问促思”,夯实法治教育基础。
聚焦隐形霸凌 守护校园安全和谐
结合互动环节的问题导向,赵法官以专题讲座形式,聚焦校园欺凌与网络陷阱两大核心议题,通过案例剖析、法律解读与应对指导,为学生构建全方位安全防护知识体系。
讲座中,赵法官重点解读了易被忽视的“隐形霸凌”问题,系统梳理其三大表现形式:一是社交霸凌,通过孤立、排挤等方式破坏他人社交关系;二是语言霸凌,以辱骂、嘲笑、侮辱性外号实施精神伤害;三是微信群霸凌,利用网络群组传播隐私、组织恶意孤立,部分极端案例已造成受害者辍学等严重后果。
针对此类问题,她从法治与道德层面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坚决不做霸凌者,摒弃任何伤害他人的行为,树立法治底线思维;二是不做冷眼旁观者,发现霸凌行为第一时间向老师、家长报告,主动维护校园正义;三是理性交友互助,不将他人善意视为理所当然,拒绝做“讨好型”朋友,同时牢记“父母永远是坚强后盾”,遇困及时求助,筑牢心理防线。
她结合真实案例,针对青少年网络安全痛点深入剖析三大网络陷阱及法律风险:提醒学生警惕游戏交易陷阱,防范因皮肤、账号交易导致的诈骗及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泄露;强调需落实网络游戏防沉迷规定,绑定父母身份证设定合理时长以避免沉迷影响学业与健康;明确警示“帮信罪”等新型网络犯罪,指出出租出售银行卡、帮助套现及出租买卖游戏账号等行为的违法性,警示其会面临法律制裁、损害个人信用,对未来升学就业造成不可逆影响。对此,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法律知识转化为行动力,争做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新时代好少年。
此次法治教育活动,是第二小学落实法治教育进校园工作的具体举措,通过“提问-解答-反思”的闭环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法治素养与安全防护能力。下一步,第二小学将持续推进法治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切实将法治精神融入校园教育全过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安全、法治、和谐的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
来源 | 平陆县第二小学
来源:河东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