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款从未上市的手机,却在2025年被科技爱好者们频频提及。安迪·鲁宾2019年设计的“遥控器手机”理念如此超前,以至于今天的AI设备都能从中找到影子。
一款从未上市的手机,却在2025年被科技爱好者们频频提及。安迪·鲁宾2019年设计的“遥控器手机”理念如此超前,以至于今天的AI设备都能从中找到影子。
2019年,安卓之父安迪·鲁宾展示了一款极其奇怪的手机——Essential Project Gem PH-2。它看起来更像电视遥控器而不是手机,细长的造型让人过目难忘。当时科技圈对这款产品一片嘲笑,认为这完全是荒唐的设计。然而五年后的2025年,当AI成为移动设备的核心,人们重新审视这款产品时,才发现鲁宾的理念超前了整整一个时代。
Essential Project Gem的造型彻底颠覆了传统手机设计。机身宽度仅35-40毫米,只有普通手机的一半,拿在手里像是一根“糖果棒”或者加长版的iPod Nano。
这款手机搭载了一块5.7英寸的OLED屏幕,比例达到了惊人的34:9,分辨率为2610×560,支持90Hz刷新率。尽管形状奇特,但其468的ppi确保了显示的清晰度。
设计团队巧妙地将听筒隐藏在屏幕顶部的微缝中,前置摄像头则采用当时新颖的挖孔设计。手机背面采用了特殊的“GEM Colorshift”涂层,能在不同光线下呈现流光溢彩的效果。
鲁宾对Gem的设想远不止于外形创新。他认为现代智能手机让人沉迷,希望Gem能成为一个 “数字版本的你”——更注重信息呈现而非沉浸式交互的伴侣。
这款手机的主界面不再是传统的图标网格,而是一系列可以垂直滚动的“卡片”,每个卡片直接显示应用的核心信息:日历展示日程,天气显示温度,照片展示最新拍摄的内容。
这种 “扫一眼”获取信息而非“点进去”查看的设计理念,与2025年手机厂商推广的“负一屏”功能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更令人惊叹的是,鲁宾在2019年就提出了以语音交互为核心的AI手机概念。他希望将用户从繁琐的触摸操作中解放出来,让手机成为高效“助理”而非消耗时间的“玩具”。
在他的设想中,当收到“你在哪里?”的信息时,系统会自动生成包含位置信息的快捷回复;需要预订餐厅时,用户直接通过语音就能完成搜索、拨号和预订的全过程。
这一理念直指2025年大火的AI语音助手。鲁宾前瞻性地预见到了语音将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而这正是如今科技巨头们积极布局的方向。
尽管理念超前,Essential Project Gem在现实中却面临诸多难题。从配置看,它搭载的骁龙730G处理器和4GB运存,在2019年也只算是中低端配置。
细长的机身注定电池容量和续航能力好不到哪去。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这种造型反而成为缺点:竖屏视频播放时,画面只能集中在顶部小区域,而广告和评论却占据了大部分屏幕。
美国几大移动运营商对这款手机意兴阑珊。在运营商主导销售渠道的市场环境下,缺乏运营商支持基本上宣告了产品的死刑。
最终,Essential公司倒闭,Project Gem从未上市销售,成为只存在于网络中的“传说产品”。
2025年,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让鲁宾的理念重新闪光。大模型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归纳能力,使得屏幕大小变得不再重要。
在2025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各种概念手机产品大放异彩:外折叠触摸屏、太阳能充电面板、可更换镜头设计。厂商们开始重新探索手机的物理形态,而非仅仅追求参数提升。
如今,手机智能体能够自主操控系统、跨应用执行任务,这正是Gem当年设想的“数字版本的你”。AI功能设备成为2025年消费电子展的绝对焦点,从端侧AI部署到语音交互服务,科技巨头们都在探索新的交互范式。
2025年,科技爱好者们重新审视这款“遥控器手机”时,人们发现它的每一个创新点都在今天的AI设备中找到了回响。
细长造型虽未成为主流,但其所代表的“敢于打破常规”的设计思路,正是2025年手机行业最需要的东西。
安迪·鲁宾的Essential Project Gem失败了,但它的理念超越了时代。
来源:小明动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