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头条号创作者小华。今年一月份,我做了一件在很多人看来有点“冒险”的事——尝试用厚土种植法种菜。果不其然,消息一发,评论区立马炸了:“肯定招虫子!”“蚂蚁窝给你搬进去!”“小心烧根啊!”……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创作者小华。今年一月份,我做了一件在很多人看来有点“冒险”的事——尝试用厚土种植法种菜。果不其然,消息一发,评论区立马炸了:“肯定招虫子!”“蚂蚁窝给你搬进去!”“小心烧根啊!”……
但九个月过去了,我不只收获了出乎意料的果实,更亲眼见证了一块“懒人土”的蜕变。如果你也喜欢种植,或者对低碳环保、有机栽培感兴趣,今天这篇复盘长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实实在在的参考。
所谓“厚土种植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层层覆盖有机物(比如干草、落叶、厨余等)来改良土壤,而不是依赖频繁翻耕和化肥。这种方法最早源自朴门永续设计,核心思路是——模仿自然界中森林地表的自我滋养。
我之所以选择尝试,主要是因为平时工作忙,种菜时间有限,而厚土种植号称“低维护”,还能改善土质,这对我们这类“都市懒农”简直太友好。
当然,我也没绕过争议。不少人提到虫害多、易烧根等问题。实话实说,刚开始我心里也打鼓,但还是决定亲自试试。
一月份铺完厚土,二月份我就种下了三棵土豆种薯。品种是本地小土豆,没做任何杀虫处理。期间除了偶尔浇水,基本没怎么管它。没想到五月份一挖,竟然收了整整三斤!虽然个头不大(品种特性),但关键是一个虫眼都没有,干干净净。
收完土豆,我没让地闲着,紧跟着五月底就移栽了红薯秧——买的是号称“小香薯”的品种。因为土层还不算特别厚,我特意起了垄帮它扎根。之后整整一个夏天,我几乎没施任何肥,就靠老天爷赏雨和偶尔补点水。
期间经历了连续高温,我一度担心红薯会被晒蔫……但厚土层的保水性真的惊艳到我,表层土干是干了,扒开一看底下还是湿润的。
好不容易熬到九月中,终于迎来了挖红薯的日子!
我们这边院子里偶尔有蛇出没,所以下地前我还特意拎了根棍子“打草惊蛇”……结果蛇没遇到,倒是在土里发现了一颗蜥蜴蛋,也算意外之喜。
而真正的惊喜,是红薯的产量。
一株藤,轻轻松松挖出四五块大红薯!我原本期待的是细长条、小个头的小香薯,结果挖出来的个个都是“巨无霸”,简直像进了放大镜片场……虽然品种“货不对板”,但这产量我是真满意。
最后称了一下,总收入筐的红薯加起来接近十斤,远远超过春季的土豆。更让我欣慰的是:土真的变好了!刨开土层能看到不少蚯蚓在活动,土壤结构也从最初板结的黄泥变得松软黝黑。
回头再看当初评论区说的“招虫子”“生蚂蚁”的问题——在我这九个月的体验中,确实没有出现。可能因为覆盖物主要以干草、落叶为主,没有使用新鲜厨余,避免了发酵烧根和招虫的风险。
最后我还试手了一把“芹菜种子复活实验”——把2023年剩下的芹菜种子播进土里,看看还能不能出芽。顺手覆薄土、轻按压,增加种子和土壤的接触率,能不能成还不知道,但种菜人的乐趣不就是不断尝试嘛!
回头总结这大半年:
✅ 厚土种植法确实省水省工,适合时间不多的种植爱好者;
✅合理搭配碳氮材料(干草+少量落叶)可以有效避免虫害;
✅土壤改良效果显著,蚯蚓回归就是最好的指标;
✅产量表现不俗,尤其红薯这类块茎作物非常适合厚土。
当然,这一切仅基于我个人的小规模试验,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结果可能会有差异。我也依然在学习和调整中~
你有没有试过厚土种植?遇到过哪些问题?或者你在阳台上、小院里种过最成功的作物是什么?关注@小华杂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或者@你身边喜欢种菜的朋友一起交流!#在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三农#
——感谢阅读,期待你的关注与留言,我们一起轻松种、安心吃。
来源:小华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