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炉大钱:中国钱币史上特大型的“纪念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0 18:19 1

摘要:古代钱局铸造开炉大钱,首先是为了庆祝新的钱炉建成,检验新的钱炉质量是否过关;其次,它是祭祀和祈福的仪式之一,用以祈求新炉铸钱顺利,保证国库丰盈;再次,是为了镇库之用。

通俗地讲,古钱币中的开炉大钱,就是一种“纪念币”。它是古代钱局在新的钱炉启用时,特制的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特大型号的且铸造精美的非流通货币

古代钱局铸造开炉大钱首先是为了庆祝新的钱炉建成,检验新的钱炉质量是否过关;其次,它是祭祀和祈福的仪式之一,用以祈求新炉铸钱顺利,保证国库丰盈;再次,是为了镇库之用。

从现有的资料和古钱币实物来看,最早的开炉大钱是唐朝铸造的开元通宝。从唐朝到清朝,历代皆有所铸。我们在国家级、省级的大型钱币馆或博物馆,都可以见到的开炉大钱,常见的主要有唐朝的开元通宝、清朝的康熙通宝乾隆通宝(重宝),以及咸丰元宝等。

开炉大钱主要具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一、尺寸大、分量重

开炉大钱外观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尺寸大、分量重。譬如,普通的唐代制钱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旧唐书 食货志》)。也就是说,普通的开元通宝,直径约为2.4厘米,重量约为3.6克。而下图所示的这枚唐代开元通宝开炉大钱,直径达4.33厘米,重量为21.5克。其直径约为普通开元通宝的1.8倍,重量约为普通开元通宝的6倍。

唐代开炉大钱 开元通宝

唐代开炉大钱 开元通宝

二、开炉大钱的材质精良,铸工精湛,钱型精美

开炉大钱通常使用精炼之铜铸造,对铜材的纯度、颜色、亮度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要求铸工在铸造的各个环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格把控质量。因此,凡是开炉大钱,钱体虽大却十分精整,轮廓虽宽却非常整齐,地章虽阔却特别平整。

清代开炉大钱 康熙通宝 直径4.95厘米 重量29.8克

清代开炉大钱 乾隆通宝 直径4.95厘米 重量29.8克

三、开炉大钱的钱文、均出自大家乃至皇帝的手笔(御书)

开炉大钱的钱体特大,更能发挥书家的用武之地,充分体现中国古钱币的书法艺术之美。有的开炉大钱的文字,与同类普通制钱的文字一样,有关史料上已载明是某名家所书,如开炉大钱“开元通宝”,出自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手笔。但大多数开炉大钱与同类的普通制钱一样,史籍上并未留下某钱的文字为某名家所书,图案为某大家所刻的线索。但我们可以从实物上看出,几乎所有开炉大钱上的文字,或端庄大气,力透钱背,有金鼎铭文之余韵;或大气磅礴,笔走龙蛇,有凤凰飞天之豪迈之气势......。

有的开炉大钱,背有龙凤图案。下图所示的这枚开炉大钱乾隆重宝,是清代宝源局铸造的一枚开炉大钱,钱径达6.1厘米。该钱的正面,书“乾隆重宝”四字,楷体,字形庄重典雅。背面的主图案为龙凤呈祥,穿上、穿下的纹饰内,镌刻“宝”、“源”二字。龙凤呈祥图案,象征皇权尊贵,吉祥如意,同时在钱币上体现了对祥瑞、权力的寄托。

钱背上的龙凤图案,精雕细刻:龙头霸气,张牙舞爪,龙鳞片片可见;凤头秀美,凤身两翼灵动,尾巴修长、秀丽。

中国古钱币的艺术,主要是通过书法艺术来体现的。开炉大钱以及花钱,有精美图案加持书法艺术,可谓是锦上添花。

清代开炉大钱 乾隆重宝 直径6.1厘米

四、开炉大钱的存世量十分稀少,收藏价值极高

开炉大钱是属于一种“纪念币”,而非行用钱,即不具备货币的功能。一般只是新炉首次点火开铸的。钱局在纪念、庆祝新的钱炉建成的同时,也是为了测试新炉是否合格(即测试铜汁的流动是否顺畅,新的钱范耐压效果等)开铸的,每个炉次或每年铸造的数量均很少。因此,流入民间的开炉大钱是极少的。有的平台上出售清代开炉大钱,真伪未知,但标价都在万元以上。

清代开炉大钱 咸丰通宝一百 直径7.2厘米 重量185克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需把开炉大钱花钱母钱样钱区分开来:

有的开炉大钱属于“花钱”之一种。如上面提到的开炉大钱乾隆重宝背龙凤。但花钱不等同于开炉大钱。开炉大钱是直接与钱局某新建钱炉的首次点火相关的,且钱型特大,铸工精美,无与伦比。而花钱是指所有非流通的钱币形状的物品,如吉语钱、诗文钱、配饰钱、游戏钱等。这种钱币,任何时间、任何钱局乃至私人都是可以铸造的,大、小不等,质量良莠不齐。

同样,开炉大钱也不属于母钱样钱。雕母是“祖钱”样钱(进呈样钱,部颁样钱)是“钱样子”,都与新炉首次点火无关,且钱型一定没有开炉大钱那么大。

来源:天地人2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