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应率先开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5:37 1

摘要:今天,读到公众号科技大满贯的帖子《王虹在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的官网页面上线;王艺霖、王虹和陶中恺先后任IHES终身教授和初级教授》,说明法国已经聘请王虹为终身教授。看来,法国无视美国的政治和学术倾向,坚持走自己的路。

上个月,看到华裔数学家陶哲轩被美国取消资助,我判断王虹的终身教职也会受到影响。见:陶哲轩面临失业;

今天,读到公众号科技大满贯的帖子《王虹在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的官网页面上线;王艺霖、王虹和陶中恺先后任IHES终身教授和初级教授》,说明法国已经聘请王虹为终身教授。看来,法国无视美国的政治和学术倾向,坚持走自己的路。

由于近日我也想出版《昆仑石刻》文集,问了出版社价格,带CIP(国内版权页)的至少5万元起步,不带CIP的国内出版至少2万元,国外出版需要至少1.2万元。

由于昆仑石刻已经尘埃落定,我想将其从《古音学刊2025》中独立出来单独结集,就暂定不带CIP的国内出版,这样可以委托国内书店销售,并方便寄送一些大学的图书馆。尽管签约的这个出版社承诺国际出版也可以包销售,但我觉得无论销售渠道如何,在国内流通不违法最起码是这种电子出版(不带CIP页)。

这令我很伤感。其实在国外,还有港澳台地区,一个人不管写什么书籍,可以直接联系印刷厂出版,也可以自己销售,不违法。但在内地,个人出书的成本很高,现在带CIP版权页的动辄十万元(包括印刷费),而且未必包销,到时候书印出来可能直接堆到家里,像当年王小波一样,自己推车卖。

我想到去年底到今年初,物理学民科张祥前用这种电子出版的方式写了一本书,订购者很多,但他寄出去之后,又被告知违法,所以不得不发帖回收。可能他当初签约的出版社不管销售。见:张祥前的书籍出版问题;

我想到今年初,网友郑捍马先生出版了一本历史书,也是这种不带CIP的国内出版(俗称电子出版),出版社不带销售,初印1000册书估计堆到他家了。。。见:西周王表更正郑捍马;问题是这种电子出版的书还不能自己卖,必须通过书店或单位销售,也即,无论张祥前还是郑捍马,不能自己销售自己写的书,只能联系书店销售。问题是联系书店上架,人家可能也不是无偿吧?

中国学者面临的出版问题很多:

1、出版成本高。(带CIP的国内出版)

2、出版之后,还不能自己卖(不带CIP的国内出版)。带CIP版权页的可以自己卖,例如王小波。

3、如果身处台湾,那么,只需要联系印刷厂,印多少本,自己掏钱印,然后就可以摆大街上卖了,甚至不强求国际书号ISBN,例如李敖。

在国外,例如欧美,可能需要一个书号ISBN,联系印刷厂,就可以卖了,这样成本也不会超过一万元。台湾的成本更低,随印随卖,而且可以个人卖,还不用给书店上架费。。。

对比来看,出版业的垄断导致了知识的垄断,制约了中国科学的传播。从王虹vs韦东奕的对比来看,学术出版应该率先开放,让热爱学术的人,不论官科民科,都能自由出书,以较低成本(一万元以内)出版专著,并开放学术书籍的流通,以较低的成本服务大众,会为科学知识的发展提供有机的土壤。

来源:pluiepoc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