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装品牌海澜之家公开宣布,计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H股并上市,这家公司原本已经在A股上市多年,这次的港股上市,是它迈向海外市场的重要一步。
过去十年,海澜之家凭借“男人的衣柜”这个定位,在全国迅速铺开门店,抓住了渠道扩张的红利期,但近几年情况不一样了。
服装品牌海澜之家公开宣布,计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H股并上市,这家公司原本已经在A股上市多年,这次的港股上市,是它迈向海外市场的重要一步。
国内增长空间受限,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把希望寄托在海外市场,海澜之家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根据公司财报,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实现营收115.66亿元,同比增长1.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滑3.42%,主品牌“海澜之家”营收为83.95亿元,同比下滑5.86%,这是近三年来同期的最低水平。
同时门店数量也在减少,2023年中报时全国门店数为6006家,到了2025年中报这个数字降到了5723家,两年关闭了283家门店。
这些数据背后是整个服装行业面临的现实:消费者选择变多了,年轻人对传统男装的兴趣降低了,品牌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海澜之家必须找出路,于是它开始加快海外布局。
有观点认为,海澜之家选择赴港上市,可能只是为了融资,是一场资本层面的操作,但仔细看公司近几年的动作,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海澜之家早在2017年就已经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这并不是突然决定“出海”,而是早有打算。
到今年上半年,公司在海外的门店已达111家,较去年年底新增10家店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42%。
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此次港股上市的目的不止是融资,还包括提升品牌国际化形象、拓宽融资渠道、为全球业务打造更稳定的平台。
2024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释放鼓励企业赴港上市的信号,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五项措施,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2025年5月,证监会主席吴清再次表态,明确鼓励合规企业境外上市。
香港市场方面也在做调整,2024年10月,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联合发布新的审批流程,提升效率,同时降低了A股公司发行H股的门槛。
市场反应也很热烈,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9月11日,已有11家A股公司实现港股二次上市,“A+H”公司总数达到161家。
仅2025年前8个月,港交所新股融资总额就达到1345亿港元,其中“A+H”模式贡献了70%。
在这个趋势下,海澜之家选择这个时间点赴港,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很多企业出海时,会直接复制国内的成功模式。但海澜之家这次并没有照搬。
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到,针对海外市场,已经制定了因地制宜的产品设计策略,比如在门店风格上,采用更简约、轻快、更符合国际审美的装修风格,在产品上也做出调整,贴合当地消费者的穿衣习惯。
此外公司还计划与不同领域的达人合作,提升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
下半年公司计划在中亚、中东、非洲市场布局,并在澳大利亚悉尼开设首家门店。这些地区的市场还处于消费升级阶段,国际品牌渗透率相对较低,竞争不像欧美市场那么激烈,给了海澜之家更多试水的空间。
其实海澜之家并不是没试过在国内转型。
这几年公司推出了多个子品牌,包括面向年轻人的“黑鲸”、女装品牌“OVV”、童装品牌“HEY LADS”和“YeeHoO”等,试图突破“男人的衣柜”的单一标签。
但从市场反馈来看这些尝试还没有带来明显的业绩提升。
这也暴露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海澜之家一直采用轻资产模式,不参与设计、生产,只负责销售,以“可退货”采购模式将滞销风险转移给供应商。
这种模式虽然能降低风险,但也限制了品牌对产品的把控力,在当下这个对产品创新要求越来越高的市场环境中,这种模式的短板正在暴露。
相比之下海外新兴市场的要求没那么高,门店选址、产品线相对可以更灵活,在这些地方复制门店速度快、成本低,正好符合海澜之家的优势。
来源:时光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