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向右转,欧洲的夜空被极右翼闪电撕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17:07 1

摘要:2025年9月14日,德国人口第一大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地方选举结果震惊世界。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得票率从2020年的5.1%飙升至16.5%,增幅超过三倍,一跃成为该州第三大政治力量。

一场政治地震正从德国工业心脏鲁尔区向全欧洲蔓延,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用选票改写了战后政治秩序。

2025年9月14日,德国人口第一大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地方选举结果震惊世界。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得票率从2020年的5.1%飙升至16.5%,增幅超过三倍,一跃成为该州第三大政治力量。

这个被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列为“极右翼极端主义”的政党[N/A],成功打破了西部地区的“防火墙”神话。选择党联合主席爱丽丝·魏德尔在社交媒体上难掩喜悦之情,称这是“巨大成功”。

01 经济困境,选择党崛起的肥沃土壤

德国经济正陷入二战后的第二次连续负增长。2023年GDP萎缩0.3%,2024年进一步下滑0.2%。曾经强大的工业基础正在崩塌,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特斯拉在勃兰登堡建厂时因审批拖延16个月被迫致信抗议,这种行政低效每年造成1460亿欧元额外成本。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专利前三名由中国企业包揽,德国车企仅位列第四至第七。

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急剧增加。基础食品价格飞涨,面包从1.5欧元涨至2欧元,黄油牛奶等必需品价格两年内近乎翻倍。能源危机尤为严峻,德国家庭年均能源支出达5407欧元,较2021年暴涨31%。

工业用电价格三年激增167%,迫使大众汽车等企业将柏林项目转投中国合肥。拥有科隆、杜塞尔多夫等大城市的北威州作为德国经济重镇,民众对经济波动更为敏感。

02 移民争议,社会撕裂的加速器

移民问题成为选择党崛起的关键催化剂。2024年德国非法移民达5万人,同年12月马格德堡圣诞市场恐袭和索林根持刀袭击事件彻底点燃了社会恐慌。

索林根市持刀袭击案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嫌疑人为26岁的叙利亚男子,疑似“伊斯兰国”成员。这类事件的发生使选民普遍认为传统政党未能有效应对移民问题和社会安全问题。

德国穆斯林人口已达560万(占总人口6.7%),但57%的民众视伊斯兰教为威胁,三分之一穆斯林因信仰遭受系统性歧视。

经济衰退放大了福利分配矛盾——本土居民对难民每月410欧元津贴的不满与部分政客“过度慷慨政策吸引非法移民”的指责相互激化,形成了难以调和的对立。

03 政治失能,传统政党的信任危机

主流政党的信任危机是右翼势力抬头的重要原因。执政联盟的瓦解成为信任崩塌的导火索。2024年11月,“红绿灯”联盟因经济政策分歧解体,总理朔尔茨在信任投票中失败下台。

默茨领导的新政府上台才四个月,就不得不面对这场政治海啸。他在联邦议院急切呼吁民众“做好改革的准备”,却迟迟拿不出具体方案。

基民盟秘书长保罗·齐米亚克虽然重申“永不与选择党合作”的“防火墙”政策,但也不得不承认“必须倾听选民愤怒”。

43%的德国选民认为“现有体制已无法解决问题”,选择党成为他们表达不满的“出气筒”。这种对建制派的全面失望正在重构德国政治版图。

04 社交媒体,选择党的致命武器

选择党擅长利用社交媒体,打造亲民形象。他们有专业团队负责社交媒体运营,迎合民众上网偏好,大量投放短视频,推介本党主张。

他们的短视频内容获得超过8000万次播放量,“停止援乌”和“重启北溪”这类直接戳中民生痛点的议题,引发了病毒式传播。

选择党创建的“能源账单计算器”小程序,让用户直观看到支持对俄制裁每月多花多少钱,这种“数字民粹主义”策略迅速收割了25-40岁群体的选票。

在图林根州,30岁以下的选民中有35%投票给选择党,比2019年选举高出10%,在各政党中遥遥领先。这种对年轻选民的吸引力是其他传统政党所不具有的优势。

05 外交转向,亲俄立场的地缘冲击

选择党持明确亲俄立场,主张恢复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魏德尔多次公开主张恢复北溪管道运营、停止对乌军事援助,并呼吁与俄罗斯重建经济合作。

该党主张退出欧元区并建立“欧洲经济与利益共同体”和单一市场组织代替欧盟。在地区安全方面,选择党主张德国暂时留在北约内,但对乌克兰的定位是北约和欧盟之外的中立国家。

若选择党执政,欧洲政治版图或将重塑——其反对北约援乌、主张对俄合作的政策,可能使德国成为首个突破欧盟反俄统一战线的国家,进而引发连锁反应。

俄罗斯对德国政局的影响远超想象。2022年北溪管道爆炸后,俄罗斯通过白俄罗斯向德国东部秘密输送低价煤炭,帮助当地钢铁厂维持运营,这种“能源渗透”策略直接换取了东部选民的好感。

06 政治地震,欧洲极右翼的连锁反应

选择党的崛起不仅冲击德国政坛,更对欧洲一体化构成实质性威胁。此次选举后,选择党已与法国国民联盟、意大利兄弟党等欧洲极右翼政党建立联系,试图形成“亲俄反欧盟”的跨国政治联盟。

2025年3月,德国选择党党魁魏德尔与法国勒庞共同发起“欧洲主权联盟”,主张成员国收回立法权、废除欧盟共同外交政策。该联盟已吸引9个成员国极右政党加入,直接挑战欧盟“一致对外”原则。

在法国,极右翼联合左翼在国民议会通过不信任动议,推翻时任总理巴尼耶领导的政府,导致法国近45年来首次未能在年末通过次年预算。

截至2024年年底,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7个国家由极右翼政党或极右翼政党参与的政党联盟执政。政治碎片化加剧正在重塑欧洲政治格局。

选择党在东部萨克森州的支持率已接近40%,在全国民调中达到27%,首次超过所有传统政党

鲁尔工业区的工人、巴伐利亚的中小企业主、汉堡港的码头工人——那些曾经是社民党和基民盟坚定支持者的人们,现在正转向选择党。

德国政治生态的右转是本土危机与全球失序的共振。欧洲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而这一次,决定方向的将是那张张投给极右翼的选票。

来源:长浅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