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那份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16:00 1

摘要:我们聊得来的主要原因,是我们都喜欢篮球。见了面,国内国际的球赛如NBA都能“说三道四”,慷慨陈词。还有个原因是我在厂宣传部负责厂报的编辑工作,每个月都要找各位党支部书记催交稿件。

w-663# 作者:铁七师 曾令辉 铁道兵战友网 2025-09-20

我和我厂热加工车间党支部书记严国泉同志,因接触比较多,是关系很好的同事加朋友。

我们聊得来的主要原因,是我们都喜欢篮球。见了面,国内国际的球赛如NBA都能“说三道四”,慷慨陈词。还有个原因是我在厂宣传部负责厂报的编辑工作,每个月都要找各位党支部书记催交稿件。

去年冬季,严书记因患肺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让我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好朋友,也失去了一位畅言无忌的知心球迷,使我感到非常痛心,他那待人诚恳的亲切面容,常常令我深深的怀念!

我们厂家属小区十八栋的挡头,有一块开阔地,还有几棵大树,树下特别的阴凉,好多附近住家都喜欢坐在那里扎堆聊天。严书记就住在18栋,他是这里的“常客”,有时遇到他在树底下坐着,我也会凑过去和他聊一会天。

就在他离开我们之前不久的一天,他跟我聊到这么一件往事;

他说:“曾记者呀:(厂里的同事都喜欢这么称呼我)记得那年,我们车间杨师傅儿子去世,你给他捐了50块钱爱心款,我真是很佩服你,虽然事情过去了几十年了,但我总是记得,难以忘怀”。

我说:“那么久的事了,你怎么还记得咯?这区区小事是我应该做的,你言重了。”

记得80年代的时候,我刚从太原的铁十七局调到6415厂(后改为中铁建株洲电机厂)不久,当时,他们热加工车间有个翻砂工师傅叫杨冬华,家里是湘潭农村的,每到周末都要赶回乡下干农活,家境很窘迫。那年屋漏偏逢连夜雨,杨师傅的十几岁的儿子不幸夭折了,这给他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那个时候,职工之间都有很深厚的感情,杨师傅家突遭噩运,大家在深表同情的同时,纷纷自发捐款给杨师傅。

那时大家工资都不高,几十块钱一个月,高的也就是一百来块钱一个月。捐款的职工一般都是5元,10元,最少的2元也有。中层干部一般都是捐20元,也就他们热加工车间肖主任等几个捐的50。厂领导一般都是100元。

当时,严国泉同志还是热加工车间的调度,因为他字写得好,捐款的统计名单都是他写的,再粘贴在红纸上进行张榜公布。我记得捐款名单的红榜就粘贴在进厂门的左边墙上,让职工进厂时就能一目了然。

在树底下,严国泉微笑着跟我说;“那次捐款,我最佩服的人,就是你曾令辉了!你只是一位普通职工,工资收入也不高,能拿出50元钱来,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这件事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了,在我心里始终没法忘记!我还记得,我还专门为你曾令辉的爱心捐款单独写了一张红榜”!

这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在那个年代,谁家有特殊情况,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形成了很好的团结友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就是 这么一桩小事,让老严如此“浓墨重彩”地记了数十年。

说实话,那时,我也是刚刚结婚不久,家里六姊妹,都是农村穷苦出身。虽然我当时仅仅是物质科一个普通职工,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开拓眼界搞新闻写作,加班加点写稿,获取那5元、10元不等的稿费来补贴家用。那时候,市广播电台和市电视台的稿费更低,采用一篇稿件,稿费仅有3元钱。

我刚到厂时,便和杨师傅住在单身宿舍,又是“隔壁邻舍”,我对他家的情况比较了解,他家遭遇如此不幸,我也是深表同情!我捐了50块钱,也是尽了我的一份绵薄之力。

我与严国泉的交往中,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是严国泉的妹夫刘刚军。他当年负责株洲电力机车厂对外新闻宣传工作,经常在中央及省部市媒体发表新闻和摄影作品,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和人民铁道报的特约记者,是业内颇有名气的新闻记者。

我们是共同战斗在新闻战线20多年的好战友。可以说我与刘刚军的关系,因工作性质走动的频繁,相互之间经常探讨新闻写作和摄影技巧,关系也更加密切。

昨天,我和刚军在网上聊天,聊到严国泉的往事时,刚军深有感触地赠我12个字:人亦逝,情铭心,吾辈友,多珍重。

曾令辉 写于2025年9月19日

来源:老铁情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