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中旬,德国海德堡开了个挺重要的会,海德堡获奖者论坛,GoogleDeepMind的强化学习大拿大卫·西尔弗,还有西娅·克莱博·奥雷斯塔德、凯尔·克兰默这些粒子物理学家都来了。
2025年9月中旬,德国海德堡开了个挺重要的会,海德堡获奖者论坛,GoogleDeepMind的强化学习大拿大卫·西尔弗,还有西娅·克莱博·奥雷斯塔德、凯尔·克兰默这些粒子物理学家都来了。
他们没聊别的,就围着“强化学习在物理科学里怎么用”展开讨论,有看好的地方,也有不少担心的点,今天咱就顺着这个会,好好聊聊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西尔弗在会上先抛了个观点,他说现在的AI太依赖人给的数据,跟等着喂饭似的,没啥劲。
他觉得未来AI得像小孩学走路,自己摸爬滚打去试,也就是他说的“体验式学习”,这样才能解决物理里那些绕人的复杂问题。
说实话,这个思路我还挺认同的,毕竟物理研究里好多事,没法靠现成数据套公式,得主动去探索才行。
奥雷斯塔德接着就说了个具体的应用方向,她觉得强化学习能管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质子路径。
咱先简单说下LHC,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粒子加速器,主要就是让质子在环形轨道里高速撞,物理学家靠观察碰撞结果研究粒子。
以前控制质子路径都是预设程序,要是换成强化学习,说不定能动态调整,让碰撞效率更高。
但奥雷斯塔德话锋一转也说了风险,要是AI弄错了,质子撞得不对,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你知道不?LHC里的超导磁体特金贵,修一次就得花几千万欧元,还得停三四个月。
真出这事儿,不光花钱,整个粒子物理实验都得中断,那损失可就大了。
克兰默也补了句实在话,他说强化学习理论上能应付不少物理实验,但现实里根本没法广泛用。
为啥?因为物理实验太烧钱了,就说LHC,一年运营加维护就得花5亿欧元,强化学习那套试错的法子,时间和钱都耗不起。
而且现在粒子物理有套挺成熟的理论,比如标准模型,好多物理量都能算得特别准,让AI从零开始搞个新框架替代它,怕是没那么容易。
聊完论坛上的争议,咱再说说强化学习在物理里,到底哪些地方能发光,又有哪些坎儿过不去。
克兰默就提到一个挺有潜力的方向,模拟复杂现象,比如大气流体动力学。
这类研究没有成熟的“第一性原理”(简单说就是没法从最基础的物理规律推导),以前靠传统方法模拟,误差不小。
但强化学习不一样,它能从大量数据里找规律,慢慢优化模拟结果。
之前NASA和斯坦福大学就试过,用强化学习优化全球大气环流的模拟模型,效果还真不错,这种没固定答案的事,AI自己试错反而比人硬算要灵活。
还有个刚需问题,现在物理实验室的数据太多了,多到吓人。
就说LHC,一年能产生150PB的数据,这量相当于1500万个100GB的硬盘才能装下。
以前靠人筛选这些数据,得花好几个月,还容易漏东西。
但强化学习AI不一样,它能快速提取数据里的关键信息,几小时就能完成人几个月的活。
之前CERN就靠类似的AI工具,从LHC的旧数据里找出了希格斯玻色子衰变的痕迹,这要是靠人慢慢筛,说不定就错过了。
不过风险还是得规避,西尔弗就建议,别先把强化学习往高风险的地方用,不如先让它在错误影响小的场景练手。
比如先搭个虚拟的实验环境,让AI在里面反复学、反复试,通过反馈一点点优化,等AI练熟了,再放到真实实验里用。
本来我还觉得直接上真实实验效率高,但后来发现这么做既省钱又安全,MIT年初就这么试过,用虚拟环境训练AI设计拓扑绝缘体,最后实验成功率比以前高了不少,这招确实聪明。
虽然麻烦不少,但不管是西尔弗还是其他专家,对强化学习在物理里的应用都挺有热情,其中跨学科合作是个重要原因。
克兰默就说,强化学习让物理学家、计算机专家还有数学家凑到一起交流的机会变多了。
比如GoogleDeepMind和CERN从2022年就开始合作,一起开发了个“强化学习-粒子物理”的工具包,到2025年已经帮12个研究团队优化了实验流程。
其实学科之间就是这样,你缺的我有,我不懂的你懂,互相补补,好多难题就好解决了。
海德堡获奖者论坛本身也是个好平台,每次都能把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聚到一起,聊出不少新想法。
不过还有些问题得解决,奥雷斯塔德就特别关注LHC数据的“有效挖掘”。
现在主要有两个瓶颈,一是算力不够,处理PB级的数据得靠边缘计算和云计算一起上,现有硬件成本不低,二是数据共享麻烦,多个机构一起研究时,知识产权和隐私保护怎么平衡,一直没个统一标准。
还好2025年欧盟出了《科研数据治理条例》,把物理实验数据也纳入规范了,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强化学习给物理科学带来了新机会,但要真正用好它,还得克服成本、风险这些现实难题。
以后研究重点会放在三个方向:一是“小样本学习”,让AI少用点真实数据也能学好,降低实验成本,二是“多任务协同”,让AI同时管实验的数据采集、分析和设备控制,提高效率,三是“量子-经典融合”,探索强化学习和量子计算结合,帮着研究量子物理。
我觉得只要物理学家和AI专家继续好好合作,一点点解决这些问题,强化学习以后说不定能帮咱们解开更多宇宙的奥秘。
毕竟科学研究就是这样,一边面对挑战,一边寻找机会,慢慢往前推进。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