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3.6%的认知障碍患者曾遇到安全风险,超过三分之一(34.6%)的认知障碍患者曾遇到三种及以上的安全风险。”9月18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发布2025年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安全调查报告》,这是国内首次针对该疾病患者安全方面发布的专项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尹薇 姚欣然)“73.6%的认知障碍患者曾遇到安全风险,超过三分之一(34.6%)的认知障碍患者曾遇到三种及以上的安全风险。”9月18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发布2025年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安全调查报告》,这是国内首次针对该疾病患者安全方面发布的专项报告。
“认知障碍患者需关注安全管理,推广标准化与创新并重的安全管理模式。构建认知症友好社会(社区)需要从构建安全生态着手,全社会形成联动。”9月19日,该学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9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主任在为患者检查治疗。受访者供图
据悉,该报告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发起,基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000余名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患者及家属的真实情况调查。报告围绕“认知障碍患者整体安全情况”“不同地域、不同机构患者安全风险特征和差异”“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三个维度,全面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患者安全情况,为后续针对性安全管理提供基础。王刚介绍,调查的受访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中近2/5的受访者经过脑脊液和/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检查(PET)确诊,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在阿尔茨海默病诊疗领域的显著进步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近一年用药错误发生率超过半数,其中漏服、拒服、错服、藏药分别为49.6%、24.7%、18.7%、14.3%。认知障碍患者中有45.6%曾发生跌倒,33.3%曾发生过走失,且近一年发生跌倒、走失的患者分别为31.6%、17.4%。近一年语言攻击/激越行为的发生率为39.5%,发生躯体攻击行为22.4%,发生家庭用火问题为12.3%,发生噎食、误吸的比例分别为10.6%和6.6%。
王刚建议,将安全管理纳入认知障碍诊疗全周期指南,实施精准化分级防控策略;同时加强照顾者安全培训,增强跨部门合作,推动安全管理政策和研究,提高安全教育的普及率。
“我们设想,在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之后,对于认知功能受损程度可能引起安全风险的患者,社区(街道)除了常规性地向这些居家养老的认知障碍老人及其家属做好宣传教育之外,在和家属及子女充分沟通或告知的前提下,能否联动公安消防等部门,为失能失智老人指导配发离开指定区域报警AI智能识别定位仪、用水触发报警系统、防火传感器等智能装备,用全社会的力量守护患者。”
该学会主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解恒革教授表示,本次调查报告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让更多失能老人“安全养老”。
来源:纽小澳健康小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