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时代》杂志在李在明就职百日之际刊出的专访,引发广泛关注。这位韩国总统直言:在国际新秩序和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体系下,韩美两国将携手并进,但也有必要维护好中韩关系,避免激怒中国。
美国《时代》杂志在李在明就职百日之际刊出的专访,引发广泛关注。这位韩国总统直言:在国际新秩序和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体系下,韩美两国将携手并进,但也有必要维护好中韩关系,避免激怒中国。
在中美战略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韩国正试图在两大强国之间寻找生存空间,而李在明的“钢丝外交”策略,正是这种困境下的无奈选择。
李在明的外交政策与前任尹锡悦形成鲜明对比。尹锡悦时期,韩国采取了明显的“亲美”路线,导致中韩关系一度紧张。李在明则试图回归文在寅时期的平衡外交,强调“不干涉台海”、“在中美之间求平衡”,这种平衡是其基于国家利益的理性选择。
李在明清醒地认识到,韩美关系仍然是韩国外交的基石。韩国在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驻韩美军的存在是其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他也深知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中韩贸易占韩国总出口额的28%,半导体产业对华依存度高达63%。如果完全倒向美国,韩国每年至少会损失120亿美元。这种经济现实迫使李在明必须谨慎处理对华关系。
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超想象。中国不仅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更是其半导体、汽车等核心产业的关键市场。以半导体为例,韩国对华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36.6%,而半导体产业所需的稀土类金属中,79.4%依赖从中国进口。中国对镓、锗等半导体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已对韩国产业造成了显著的冲击。
李在明的平衡外交在实践中面临着重重挑战。8月初,韩国外长赵显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声称,中国的快速崛起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困扰”,正在成为各方的“竞争对手”。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中方强烈不满。不到24小时,青瓦台方面赶紧出面澄清,强调韩国的外交政策依然“以国家利益为中心”,希望继续维持中韩之间的稳定关系。
更大的考验来自美国。8月25日,李在明与特朗普在白宫举行会晤,双方表面上气氛融洽,但背后却暗流涌动。特朗普要求韩国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并采购10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作为回报,美国将对韩国产品征收15%的关税。李在明在接受《时代》杂志专访时直言,如果照单全收,“自己会被弹劾”。这并非玩笑,而是韩国面临的真实压力。
韩国外交的结构性困境在于,其经济命脉系于中国,而安全生命线则被握在美国手中。李在明即将迎来一次重大考验——10月底,韩国庆州将举行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中美元首很有可能借此机会举行会晤,而韩国将扮演东道主兼中间人的角色。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韩国能够在中美之间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双方对话,将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地位;反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矛盾,使韩国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面对重重挑战,李在明在就职百日记者会上表示,外交现实并不轻松,但会坚持应守的原则,同时逐步寻找解决方案。他的“钢丝外交”能否成功,将取决于他能否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点,既维护韩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成为大国博弈的前线。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韩国的命运,或许就系于李在明的每一个决策之间。
来源:火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