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岭南饮食可谓是钟灵毓秀之地萃炼而出惊艳味蕾的诗篇——将山川草木之鲜灵融入庖厨,于五味调和处暗藏乾坤;一盅两件氤氲着岁月沉香,珍馐美馔中流转着山海馈赠。岭南为膏腴之地,四时风物甚广,因此食材亦包罗万象,这当中便囊括了深受广东人民喜爱的“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各擅胜场,而这其中以粤菜为代表的岭南美食则更是一朵奇葩。
岭南饮食可谓是钟灵毓秀之地萃炼而出惊艳味蕾的诗篇——将山川草木之鲜灵融入庖厨,于五味调和处暗藏乾坤;一盅两件氤氲着岁月沉香,珍馐美馔中流转着山海馈赠。岭南为膏腴之地,四时风物甚广,因此食材亦包罗万象,这当中便囊括了深受广东人民喜爱的“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禾秆草和禾秆草扎起来的“三宝扎”
什么?你说这些都太普通了缺乏点儿新意?那你可曾听闻过广州番禺也有一套三宝?那便是——腊田鼠、龙虱、桂花蝉!等等,这都是啥玩意儿啊喂!尤其是最后那个“桂花蝉”,每个字我都认识,连一起怎么看不懂了!别怕,且听我娓娓道来。
真的是美食真的是美食
下图源:纪录片《风味人间》
会咬你脚指头的香香虫
何为桂花蝉?初闻此名你可能会感到困惑,莫非这是一种栖息于桂花树上的蝉?可事实却与此大相径庭,真正的“桂花蝉”其实是田鳖,为半翅目–异翅亚目的椿象,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负子蝽科–田鳖亚科。异翅亚目(Heteroptera)一词源于希腊语,本意为“迥异的翅”,这是由于此类昆虫的前翅有明显的性质分化——基部多为坚硬的革质而端部则是膜质的,故而得有此名。
把翅膀壳子都拆下来吃里面肉的版本
说到蝽,你能想到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好像,它们是…臭了吧唧的?这倒是没错!蝽类昆虫的后胸前侧片或后胸腹板上多生有一些小孔,这些小孔连接的正是它们体内的臭腺,这个腺体能够分泌出具有强挥发性的特殊刺鼻物质,可起到威吓天敌的作用,于是人类闻后就亲切地给它们冠上了“臭屁虫、臭大姐”的雅称。此外,椿象臭腺开口的四周通常还有一些细小的褶皱,这使得椿象在“放屁”的时候能做到余味绕梁,历久弥香。
双斑同缘蝽的臭腺开口
作者拍摄(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不同类群的蝽其实放出的“屁”的味道也是五花八门的。我的一位好友就酷爱细细品味不同蝽的屁味儿,他曾对我描述过,麻皮蝽是浓烈的香菜味,而有些缘蝽的气味则能令他联想到绵柔的苹果香…或许某人也曾有过类似我这位朋友的爱好,他觉得田鳖闻起来有股极似桂花的淡雅香气儿,模样长得又与蝉有几分相近,那这虫子不如就叫“桂花蝉”好了!
被人类降服的田鳖
图源:hakkahamushi
可惜的是,在英文语境下,田鳖的俗名就显得不那么优雅了,它们常常被称为“Toe Biter(咬趾虫)”。作何解呢?事实上,其貌不扬的田鳖虽看似人畜无害,实际上却是凶猛的捕食性昆虫。平日里田鳖大多隐匿于水底的淤泥与落叶中,它们的第一对足特化为了强而有力的捕捉足,一旦有小型水生生物靠近,便会以雷霆之势用老虎钳似的前足狠狠地把猎物钳制住,进而将尖锐的刺吸式口器迅速插入猎物体内,并一同注入唾液。
类似于其他捕食性蝽类,田鳖的唾液以及消化道分泌物中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与多肽,这些物质能够极为高效地麻痹猎物神经,水解其肌肉组织,行使体外消化的职能。很多不走运的两脚兽溯行于溪流中或是田间地头上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如同地雷般的大田鳖踩在了脚下,瞬间一阵触电般的感觉便从足尖传来,那可真是要了命了!田鳖的叮咬只会在皮肤上造成一个极小的伤口,但是它注射入脚趾的消化酶也足以令人体会到什么是刻骨钻心的痛,只消一次即可铭记终身。
叮人脚趾的田鳖
图源:youtube
众所周知,但凡是身上有点儿肉的生物,到了人类这儿都得经历一遍“能好怎”的拷问,更别提田鳖这种个大肉足还自带桂花香的天选之虫了。即便它们于水中是威震一方的捕食者,但在人类面前也还是逃不过成为一道菜的宿命。在我国岭南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馋嘴的人类会把田鳖从水中打捞起来清洗干净,作为桂花蝉菜品备用。具体的做法可谓是不胜枚举,蒸煮炸炖俱佳,据说去头后咀嚼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很多人吃过都夸赞有加。食客对于桂花蝉美味的好评也使得市场对田鳖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价格亦是水涨船高,有时甚至可以卖到每只数十元的高价。
常用于食用的印田鳖蝽(Lethocerus indicus)及其制成菜肴
图源:thananya100442;woshiji
能吃的都尝尝
当然,两脚兽们早已深谙雨露均沾的道理,搜寻美食的目光从未局限于田鳖这一个门类,麻皮蝽、荔蝽等较为常见的椿象也都为铺就人类舌尖上的殿堂奉献了自己。
麻皮蝽
图源:inaturalist.org
这其中以荔蝽的贡献最为突出。在我国云南以及两广等地,人们会大量捕捉危害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荔蝽,把它们充分油炸、烘烤,制成甘脆爽口的美味小零嘴来享用。
荔蝽美食
不仅味道好吃,荔蝽的形态也很独特,尤其是它们的若虫。荔蝽若虫身体扁平,腹部两侧多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扩展,整体瞧起来非常像一块绘有某种诡异图腾的小小盾牌。
荔蝽若虫
还有贵州特色“九香虫”也是兜蝽属的——
完整版视频请在b站「博物」里搜索
「博物带你逛市场」
奇趣蝽类二三事
蝽类昆虫能带给我们的惊喜远不止屁的味道出众以及味道好吃这么简单,它们在体躯结构多样性等方面也算是昆虫纲中的翘楚了。蝽在演化的长河中诞生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叫人叹为观止的生物学奇迹,几乎在自然选择的推动之下将进化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会动的山楂球
自打从娘胎里生下来,蝽就是不平凡的虫子。何出此言呢?看看它们的卵就知道了。蝽卵(卵壳)是蝽类胚胎发育至具有自我行动能力阶段之前的避风港,其结构与功能的精巧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人类打造的育婴箱。
山楂球与即将孵化的蝽卵,是不是一毛一样……
依据种类的不同,蝽的卵在形状、结构、排列及数量上都有诸多的差异。它们的卵有着筒形、肾形、鼓形以及条形等多种形状;卵上有“盖”或“帽”,新孵化的若虫能够直接推开盖子爬出来(联想一下宇航员出舱的场景),如此巧妙的构造不禁令人感叹:这可真是盖了帽了!多数初孵蝽若虫的脑袋上生有破卵器,这可以帮助蝽宝宝顺利地冲破卵壳。此外,某些蝽的卵上还有连通内部的呼吸角,可以调节改善卵内幼体的呼吸。刚刚孵化出的蝽若虫通常会聚集在一起“抱团取暖”,直至初次蜕皮后才会慢慢分散开来。
已“开盖”的蝽卵与一枚尚未孵化的卵,卵内若虫清晰可辨
刚孵化出来的一群茶翅蝽宝宝,它们会暂时聚集在一起生活
作者拍摄(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绝妙的捕捉足
对于多数昆虫而言,足主要是用于行走的器官,但是为了适应地球上不同的环境、占据生态系统中尽可能多的生态位,它们的足迫于演化压力也出现了很多变化。你可以从异翅亚目昆虫身上找到包括步足、游泳足、捕捉足在内的多种胸足类型,而在这些神奇的腿中捕捉足无疑是最具有魅力的那一类。
瘤蝽是猎蝽科下的一类小型捕食性蝽,此类群的第一对胸足多有不同程度的特化。相较于捕捉足的代言虫——螳螂,瘤蝽的捕捉足形态则要奇趣得多,因为它们有螳式、蟹式等多种类型,其中又以后者最为精绝:要知道,具有钳握能力的蟹螯状足在昆虫大家族中可是极为罕见的。
具有螳式捕捉足(左)以及蟹式捕捉足(右)的瘤蝽
图源:hsug1747、Keiki FUKUI
另一些猎蝽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它们的捕捉足其实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形态结构特化,但是它们会使用“工具”来辅助捕猎。例如猎蝽科–粘猎蝽族的胶猎蝽,它们的前足并不粗壮,也无发达的刺突,不过它们懂得用长长的足去蘸取植物分泌的富有黏性的汁液(如松胶等)并以此为武器来粘住猎物。
马来胶猎蝽
图源:budak
好了好了,知道说半天你还是对桂花蝉最感兴趣,那就去尝尝吧!
泰国的桂花蝉酱
图源:纪录片《风味人间》
撰文 | 昆虫学小鱼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来源: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