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不信,有机构测算过:一平方厘米的美甲成本可以高达数百元,换算成平方米,价格足以碾压一线城市的房价。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品牌官作者|品牌官图源:网络
别不信,有机构测算过:一平方厘米的美甲成本可以高达数百元,换算成平方米,价格足以碾压一线城市的房价。
图源:小红书
听起来离谱?
可这正是女性经济时代最真实的写照——越来越多人愿意为“好看”付出真金白银。美甲店门口常年排着长队,节假日更是一号难求;年轻人刷小红书收藏“敦煌飞天甲”,在抖音直播间里蹲守“圣诞限定款”,甚至为了偶像演唱会特地定制同款“应援战甲”。
图源:小红书
在这种热潮中,美甲早已不再是街边小作坊里的“副业”,而是悄悄生长为一条横跨设计、制造、跨境电商的全球性产业链。
而这条全球化产业链的核心之一,竟然藏在中国东部一座名叫江苏东海的小县城。
图源:启信宝
这里原本靠水晶制品闻名全国,如今却凭借着对穿戴甲的规模化生产、供应链整合和外贸出口能力,一举成为全球“指尖经济”的重要枢纽,被央视多次报道,被行业称作“世界穿戴甲之都”,将几平方厘米的小小甲片,做成了年出口额几十亿元的生意。
美甲比房价贵
穿戴甲成“指尖的平替”
图源:图数皇
再对比一下,北京的房价“才”十万出头,你就会发现,美甲才是真正的豪宅。
而这栋豪宅不仅贵,还特别慢。
图源:网络
一套完整的美甲流程下来,修甲、打磨、贴片、上色、烤灯、画花、封层……少则4小时,多则8小时,男朋友等女朋友做完美甲悟出了爱情真假,屁股麻到坐不住。
难怪有人调侃:做美甲不是在变美,而是在修炼耐心,修炼的结果不是精致,而是高昂的服务费。
图源:小红书
大家苦美甲“久”矣,于是穿戴甲横空出世。
所谓穿戴甲,穿戴甲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可以随时穿、随时卸”的假指甲。买回家后只需一贴就能完成造型,不需要排队、不需要烤灯,节省了大量时间。
图源:小红书
价格更是亲民得多,几十块钱就能搞定一套,不用再花上几百上千。它的使用方式更像快消品——买来囤着,根据当天的穿搭心情随时更换。
网上有一女生一年买了500多副,平均两三天换一次,像极了“后宫翻牌子”的现代皇帝,今天宠幸“法式奶油”,明天翻牌“银河星河”,指尖的主权每天都在变。
图源:小红书
不过,随着市场发展,穿戴甲因为工艺分类,逐渐形成了明显的价格梯度。
低端“工业甲”便宜到个位数,五六块钱就能拿下一副;而高端“手工甲”则以设计感和独特性取胜,有艺术家甚至把千里江山图搬到指尖,一副售价高达15999元。
图源:扬子晚报
这就像服装行业,一边是9.9元的地摊货,一边是几万元的高定礼服,市场的张力让人叹为观止。
但无论是平替还是“贵替”,消费者的逻辑很一致:既要便宜,又要好看,还要方便。这一点,穿戴甲恰好踩中了需求。
图源:江苏新闻
于是,小小甲片,撬开了一个“指尖上的大市场”。
从水晶到穿戴甲
小县城又拿下全球大单
图源:东海发布
这个地方,早就因为水晶矿石名扬天下,被称为“中国水晶之都”。
图源:启信宝
而如今,水晶带来的手工艺基础、产业氛围与出口渠道,天然转化成了穿戴甲的“新财富密码”。做水晶吊坠的手,改造一下就能做精美甲片。
再加上电商风口,东海企业几乎全员“触网”,从亚马逊到速卖通,从小红书到TikTok,一路开拓全球市场。
图源:CCTV-13
央视报道里,东海跨境电商从业者张蕾蕾展示了一副穿戴甲,说它是“硬控欧美市场的指尖王牌”,年产值超80亿元,远销30多个国家。
图源:CCTV-13
如今,东海县有200多家团队、5万多人从业,每天能生产40万副甲片,2023年全年产量超1亿副,占全国70%以上,年销售额超30亿元。
图源:东海县人民政府
这是什么概念?
图源:澎湃新闻
一个县城就把“指尖经济”做到全国七成份额,妥妥的产业带霸主。
难怪本地人调侃:在东海,随便路边抓个大妈,她手里可能都攥着下一副畅销全球的甲片。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产业链的主力军不是年轻设计师,而是宝妈。
图源:新华日报
她们在小作坊里每天能做30到50副,每副加工费5到8元,一个月就能挣五六千。勤快点的,月入上万。
对很多被职场边缘化的女性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二次人生”。
为了抢宝妈,东海的老板们甚至把工厂开在居民楼旁边,方便随时回家照顾孩子。
以前面试时“你有孩子吗”是职场歧视,现在反而变成了稀缺资源。
图源:央视新闻
为了产业升级,当地政府还推出“美甲贷”,建立展销中心、培训工坊,让甲片从一个个小包裹飞向世界。
可以说,穿戴甲不仅造富,还重塑了社会就业的格局。
指尖上的文化出海
古风甲片成新宠
图源:网络
如今,江苏东海的甲片早已不只是装饰品,而是被赋予了浓厚文化意味。
设计师们把故宫的红墙、敦煌的飞天壁画、国潮动漫元素一一搬到指尖上,让指甲成为“微缩的文化展柜”。
这种文化包装再叠加性价比优势,迅速打开了海外市场。
图源:小红书
要知道,在美国线下美甲店做一款带设计的美甲,价格动辄要60到100美元,而来自东海的穿戴甲,在TikTok等海外平台只要20美元以内就能买到,巨大的价格差直接把欧美消费者“打醒”。
图源:Tik Tok
在TikTok上,#pressonnails 标签播放量已经超过数亿,成千上万的美妆博主争相展示来自中国的甲片。
欧美消费者一边调侃“终于不用再坐8小时美甲椅”,一边疯狂下单,甚至把中国穿戴甲当成了“新国潮”的代表。
图源:小红书
东海企业主张蕾蕾在采访中透露,客户定制款从打版到发货最快只需10天,24小时就能出样。
这背后,是中国制造的高效供应链与跨境电商平台的合力。
图源:今日观海
可以说,穿戴甲已经成了“中国小商品出海”的新代表,与义乌的小商品、泉州的鞋子站上了同一个国际舞台。
更有趣的是,东海人学会了“蹭热点”,这让中国元素更快出圈。
图源:网络
比如最近的苏超,设计师们把足球和绿茵场搬到甲片上,在英国市场一夜刷屏;而国风系列更是人气爆棚,像只此青绿、昆曲元素、龙凤图腾等纷纷登上热销榜。
图源:中国经营报
外国消费者一边感叹“中国文化好酷”,一边把它们贴在指尖上,成了“行走的中国画展”。
这说明,穿戴甲不仅是美妆产品,更是文化输出的新载体。
图源:网络
根据启信宝数据,东海“美甲”相关商标注册量五年增长10倍,企业们正加码原创设计。像江苏图婳美甲有限公司,已经手握284条知识产权,还参与制定手工穿戴甲行业标准。
图源:启信宝
小小一片甲片,背后其实是“制造业+电商+文化”的三重叠加,也正是这套组合拳,让东海穿戴甲从指尖生意变成了文化出海的新名片。
性价比与创意齐飞
指甲盖大点的地方,也能有大梦想
图源:东海发布
美这件事,本来就靠不断推陈出新维持热度。
消费者永远对新鲜感上头,商家也乐意在款式上卷到飞起——从最初的2D纯色,到如今的3D立体浮雕,从昆虫翅膀、宝石流苏,到能长到比手指还长、宛如一段“甲语”的夸张造型,只要够新奇,就能成为市场爆点。
在众多风格里,国风穿戴甲无疑是最亮眼的一支。
图源:小红书
把山水画、京剧脸谱、篆书文字缩进指甲盖大小,本质上就是把传统文化浓缩为“指尖艺术”。
它既满足了国内年轻人对国潮的热情,也在无形中承担起文化输出的角色——一副副细致入微的甲片,成了跨越语言障碍的文化符号,让“东方美学”以更轻盈的方式飘洋过海。
图源:东海县融媒体中心
更关键的是,江苏东海的产业路径已经越走越清晰。
根据人民网报道的协会三年规划显示,到2026年,当地穿戴甲产量将突破3亿副,产业销售额有望冲上800亿元,带来超过5亿元的税收。
图源:人民网
更难得的是,这并非一阵风口的昙花一现,而是形成了“产业带+跨境电商平台”的稳固结构——从原创设计到柔性生产,再到直播带货和海外分销,整套供应链环环相扣,足以支撑长远发展。
图源:央视财经
消费者的评价更是带着点调侃:“这是我能负担得起的奢侈品”;“换甲片的频率比换男友还快”。
这些玩笑话背后,其实是实打实的产业链奇迹:一个苏北小县,凭借“宝妈劳动力+直播电商+原创设计”,正悄悄撬动全球百亿级市场。
图源:央视财经
写在最后
当我们回头看穿戴甲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回头看中国制造的一面镜子。
图源:东海日报
小到几平方厘米的甲片,大到上百亿的产业规模,从水晶到美甲,东海用“指尖生意”撬动了全球大市场。
它的爆红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小商品凭借产业链完整、电商渠道成熟、文化创意加持而走向世界的缩影。
图源:东海发布
图源:小红书
未来,随着自动化、AI设计和新零售模式的加持,东海穿戴甲的故事只会更加精彩。
图源:启信宝
毕竟,全球女性对“美”的需求永远不会消失,而中国制造,正好有实力把这份“美”做到极致。
从水晶之都到甲片王国,这不仅仅是一个县城的逆袭,而是中国外贸的缩影——一副副甲片,撑起的或许就是新一代的“中国名片”。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来源:品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