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同龄人在直播间喊着“老铁666”时,庞众望在实验室算着第六遍数据误差;当清北毕业生挤爆深圳教师岗时,这个手握清华精密仪器系录取通知书的寒门状元,把年薪百万的橄榄枝叠成了纸飞机。
当同龄人在直播间喊着“老铁666”时,庞众望在实验室算着第六遍数据误差;当清北毕业生挤爆深圳教师岗时,这个手握清华精密仪器系录取通知书的寒门状元,把年薪百万的橄榄枝叠成了纸飞机。
媒体报道总爱强调他全家低保、母亲坐轮椅、父亲精神残疾,却看不见他书架上《流体力学》里夹着的超市小票——那是他高中三年夜班理货员的计时条。有人问他为什么不选来钱快的金融专业,他指着宿舍楼下的外卖电动车反问:“如果所有人都去送外卖,谁造无人机帮他们送?”
在大学生人均三份实习的焦虑浪潮里,他守着实验室那台老掉牙的示波器,像护着传家宝。有企业开价时薪500请他去发布会站台,他婉拒的理由很“凡尔赛”:“我算过,这个时间够校准两组卫星定位数据了。”
同学忙着刷GRE分数时,他在给山区中学开免费网课。直播间永远只有PPT没有脸,有家长留言“讲这些高考又不考”,他认真敲下回复:“但中国需要考。”
导师劝他出国深造,他递上填好的军工项目保密协议:“您看,我的护照已经自动失效了。”在这个租房APP都比科研论文会讲情怀的时代,这个穿掉色校服的年轻人,把“科技报国”四个字缝进行李箱内衬。
有人算过一笔账:他拒掉的offer够买下老家整个村,但他手机屏保仍是钱学森纪念馆的星空顶。同龄人在豆瓣建“985废物小组”时,他在给航天所写建议信,落款是“凌晨四点的清华紫荆公寓”。
当记者问他怎么看待“寒门难出贵子”,他指着窗外正在调试的卫星信号接收器说:“我家是没电梯,但我的设计未来能送探测器上火星。”
看着庞众望磨破的帆布鞋,突然读懂了他说的“清醒”——当全网在算北京房价首付时,有人在计算光年外的轨道参数。这个被叫作“寒门贵子”的90后,正用沾满焊锡膏的双手告诉我们:这代人的星辰大海,从来不在猎头公司的报价单里。
来源:天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