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药理学+分子对接】揭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肺癌的多靶点机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16:00 1

摘要:系统药理学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尤其在阐明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机制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近日,一项发表于《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的研究,综合运用系统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对接及

系统药理学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尤其在阐明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机制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近日,一项发表于《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的研究,综合运用系统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对接及体外实验验证,系统揭示了经典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MFXD)治疗肺癌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其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亮点:

1.复方经典,临床背景深厚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于《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传统用于治疗阳虚寒凝证。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其在肺癌辅助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但机制尚未明确。

2.多技术整合,系统揭示机制

研究整合了TCMSP活性成分筛选、GeneCards/OMIM疾病靶点挖掘、STRING PPI网络构建、Metascape富集分析、分子对接及体外细胞实验验证,全面覆盖从靶点预测到功能验证的研究全流程。

3.锁定核心靶点,明确作用通路

研究发现麻黄附子细辛汤通过调控EGFR、HIF1A、NCOA1、RELA等关键靶点,影响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从而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中药复方机制不明确?网络构建冗余难以解释?欢迎咨询我们,提供专业的中药系统药理学与多组学整合解决方案!

题目:

Explore the mechanism and substance basis of Mahuang Fuzi Xixin Deco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研究思路梳理:

本研究采用系统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相结合的策略,系统分析MFXD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其在肺癌中的调控机制,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对关键靶点进行验证。

主要结果:

1.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筛选

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51个活性成分(OB ≥ 30%,DL ≥ 0.18),对应118个药物靶点。通过与肺癌相关靶点(23,701个)取交集,得到118个潜在治疗靶点。

2. PPI网络识别核心靶点

通过STRING和Cytoscape构建PPI网络,筛选出8个核心靶点:AR, RELA, NCOA1, EGFR, FOS, CCND1, ESR1, HSP90AA1,其中HSP90AA1、ESR1和RELA的度值最高。

2.功能富集分析揭示作用机制

GO分析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主要参与“激素响应”、“无机物响应”、“转录调控复合体”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显示其显著富集于“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

3.生存分析验证临床相关性

通过GEPIA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生存分析,发现HIF1A、HSP90AA1、RELA的低表达与肺腺癌(LUAD)患者总体生存期显著相关(p

4.分子对接验证结合活性

对前10个靶点与51个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SR1、HSP90AA1、AR、NCOA1、EGFR与多个成分具有较低结合能(

5.体外实验验证抗肿瘤效果

MTT实验表明MFXD能显著抑制NSCLC细胞系(H460、A549)增殖,Western blot验证其可下调EGFR、HIF1A、NCOA1和RELA蛋白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点评:

本研究成功运用系统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外实验等多种方法,系统揭示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通过多成分协同作用于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肺癌的机制,尤其突出了其在调控EGFR、HIF1A、RELA等关键靶点中的作用,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结合空间转录组、蛋白组学等多维数据,深化对其免疫微环境调控机制的理解,并通过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推动其向肺癌辅助治疗方向转化。

延伸服务提示:作为TCMSP官方团队,我们不仅提供系统药理学与系统药理学前沿方法培训,还可为您提供从复方机制解析、多组学数据整合、AI辅助组方设计,到动物实验验证的一站式科研支撑服务。

来源:TCMSP系统药理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