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被喷塌房!网友狂喊刘强东成立东贝,但刘强东真敢下场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14:33 1

摘要:一边是罗永浩火力全开,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还贵”;一边是刘强东走进直播间,紧张到直言“像贾国龙第一次炒菜一样”,亲自下厨做了一道宿迁名菜。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昕昕

最近,网络上热闹得很。

一边是罗永浩火力全开,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还贵”;一边是刘强东走进直播间,紧张到直言“像贾国龙第一次炒菜一样”,亲自下厨做了一道宿迁名菜。

于是网民脑洞一开:既然西贝塌了,不如刘强东立个“东贝”;既然现炒才是真诚,那就请东哥挂上“顾客宠我千百遍,我把顾客当奶茶”的招牌,再找罗永浩、罗振宇组成“罗与罗”来站台。

不可否认,呼声里不是没有逻辑,西贝塌了,市场空了,自然有人要填补,而刘强东自带流量,如果真开“东贝”,热搜分分钟安排上。

京东的本地生活缺乏“到店”抓手,餐饮店看起来正好是个入口,更别说东哥一直以来的“厚道人设”:给快递员交社保,给老家反哺,节日里给员工涨薪,网友早就认定他是“良心企业家”。

甚至有人觉得,开“东贝”,还算是刘强东回归初心,毕竟他大四时的第一次创业,就是在学校门口开餐馆。

听上去理由一个比一个充分,可问题是——热闹归热闹,真相却冷冰冰。

刘强东要是真开“东贝”,图什么呢?图它赚钱?可明摆着,餐饮是个大坑,京东外卖上线短短几个月,已经亏掉上百亿;而北京三千多家规上餐饮企业,半年利润加起来才1.88亿元,还同比下降六成多。

你想想,这利润还不如顶流主播一晚的佣金,更何况京东的战略重心早就说得明明白白——供应链,供应链,还是供应链。

刘强东一再强调,京东不是什么花哨的公司,所有的生意都要围绕供应链展开,这时候成立“东贝”?抱歉,它连“无关紧要”都算不上,简直是“毫不重要”。

就算刘强东真的下场,他能比西贝做得更好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不是因为他不够良心,而是因为行业规律无法绕过,消费者想要的,是又快、又便宜、还得现炒——可这三件事,放一起就是个悖论。

中央厨房的存在,是规模化餐饮的必然;预制菜的普及,是餐饮工业化的结果。

别忘了,西贝的问题,从来不是食品安全,而是没法承受“更严苛的审视”,这次舆论风暴,真正的推手,不是菜品,而是情绪。

情绪,比油温更危险。

有人把预制菜骂得体无完肤,把它和“料理包、添加剂、化学品”画上等号,可现实没那么简单。
预制菜有退步,也有进步;它可能牺牲了鲜味,却提高了效率;它可能丧失了匠心,却带来了安全和稳定。

真正该被关注的,是安不安全、卫不卫生,至于贵不贵、好不好吃,那本就该交给市场,问题是大多数人骂预制菜时,早已不在谈食品,而是在借题发挥。

预制菜成了情绪的靶子,成了价值观的试金石,它和转基因、中医一样,成了国人量身定做的“争论三件套”。

西贝中招不是因为贾国龙这张嘴,而是因为它没能与社会情绪同频,罗永浩厉害的地方,不在于逻辑,而在于他能灵活站在不同人群的立场上,把各方的情绪都揽到自己这边。

而刘强东呢?如果真开了“东贝”,只要没法满足大众的“既要又要”,迟早也会掉进和西贝一样的泥潭。

到那时,东贝不东贝,重要吗?重要的是它会不会成为新的“靶替”。

所以如果我是刘强东,我一定不会成立“东贝”,不是因为我怕挑战,而是因为我更怕无谓的消耗,热搜能炒热一时,供应链才能撑起长久。

餐饮的火爆都是短暂的;情绪的洪流随时能淹没一切,刘强东要守的,不是“东贝”的幻想,而是京东的现实。

如果有一天,他真心一热,开了“东贝”,哪怕只是为了解决一顿学生餐的问题,我也会第一个在直播间扣上“东哥666”。

但在此之前,我更希望他保持清醒,因为在这个动辄裹挟一切的舆论场里,清醒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勇气。

来源:昕昕科普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