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之所凭者,在于内心;而心之所依者,则在于德行。走过半生岁月,愈发明白: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地位,而是人品。它无形无相,却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支柱。虽不能立刻换来名利,却能赢得他人由衷的尊重与信赖,更能为自己和后代积累深厚的福泽。《大学》有言:“德者
人之所凭者,在于内心;而心之所依者,则在于德行。走过半生岁月,愈发明白: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地位,而是人品。它无形无相,却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支柱。虽不能立刻换来名利,却能赢得他人由衷的尊重与信赖,更能为自己和后代积累深厚的福泽。《大学》有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菜根谭》亦云:“德为事业之基。”一个品行端正之人,纵使眼前困顿,终将得天时地利人和。若想在纷繁世间安稳立足,获得长久的心安与幸福,便需修养三种珍贵品性:坦荡、知恩与厚道。此三者如鼎之三足,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人格的基石。
坦荡,是光明磊落的胸怀,是内心无愧的从容。孔子曾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行事正直无私,故心无挂碍;小人则患得患失,常怀忧惧。东汉杨震赴任途中,旧部王密夜怀黄金相赠,称“暮夜无知”。杨震正色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此“四知”之语,如明镜高悬,照见其心之澄澈。坦荡者,不欺暗室,不藏私欲,言而有信,行而无悔。凡事对得起天地良心,夜半叩门亦不惊。这样的人,或许不善钻营,却必得人心所向。古罗马哲人西塞罗曾言:“心灵的自由,在于坦荡无隐。”这份内心的安宁与无畏,本身就是人生至高的奖赏。
知恩图报,是良知的觉醒,是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芒。《诗经》有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他人施予点滴恩惠,当以深情回馈。韩信年少贫寒,漂母施饭数十日。后韩信封侯,以千金相报,留下“一饭千金”的千古佳话。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叮嘱子弟:“勿忘一生中所遇之恩。”顺境时不忘提携之人,逆境中铭记同行之友。忘恩者,终将孤立无援;感恩者,如同在心田播下善种。《了凡四训》有云:“福田心耕。”懂得感恩,便是为自己积攒善缘。西方谚语亦说:“感恩是心灵的记忆。”记住别人的好,温暖的是自己的灵魂。
厚道,是一种深沉的智慧,更是一种宽广的格局。《周易》曰:“厚德载物。”大地因厚重而承载万物,人亦如此。德行深厚者,方能承载福报。《菜根谭》直言:“厚德载福。”清代张英在京为官,家人因墙基与邻争执,修书求助。他回信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家人退让三尺,邻居感动,亦退三尺,遂成“六尺巷”,传为美谈。此乃厚道之力,亦是胸怀之大。那些处处精明、锱铢必较之人,看似占尽便宜,实则失去人心。厚道者或一时吃亏,然天道昭昭,终有厚报。《道德经》云:“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愈是助人,自身愈丰。厚道,是无声的善意,是联结人心的纽带,更是家族绵延、事业长青的根本。伊拉斯谟曾言:“善意是社会的纽带。”厚道,正是其中最坚韧的一根。
立身以德,处世以仁。人生不是短暂的冲刺,而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机巧或许得利一时,唯有坦荡、知恩、厚道,才能铺就安稳踏实的前路。《道德经》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无私,却常佑善心之人。愿我们皆能持守内心良知,珍惜他人恩情,待人宽厚,行事光明。你的人品,就是你最好的风水,最硬的靠山,最长久的福报。心地光明者,终将被世界温柔以待。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