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帝王去世后,一般都会有大量的陪葬品,比如金银玉锦、奇珍异宝等,伴随着墓主人下葬,用以彰显墓主人的身份与尊贵。
古代帝王去世后,一般都会有大量的陪葬品,比如金银玉锦、奇珍异宝等,伴随着墓主人下葬,用以彰显墓主人的身份与尊贵。
后来,单用财物陪葬已无法满足需求,转而开始使用活人作为陪葬品。
他们这些作为陪葬的人是心甘情愿的吗?如果不是,在封闭的地下墓室之中,他们又能活上多少日子?
什么是祭葬?
古代帝王将相为显示自己的特殊,制定了奢靡的丧葬仪式,其中最令人发指的就是活人殉葬的野蛮习俗。
就比如在商朝,活人殉葬就已经出现了。
在殷墟出土的帝王大墓中,被活活殉葬的竟达到了惊人的几千人之多,这些不幸的活人殉葬者大多是君主身边的奴隶或妃嫔。
他们遭到无情杀害,与君主尸体合葬,部分君主甚至命令活人殉葬者被割裂,遗骸散乱不堪,以此彰显自身威严。
据传,清朝的顺治帝死后,还有三十多名妃嫔被迫殉葬。
顺治帝的离世引发了极其铺张的安葬活动,然而新任君主康熙目睹了其中的残酷场面,内心深感悲痛,紧接着便颁布了全面禁止殉葬的命令。
事实上,从商朝开始,活人殉葬就以各种残酷手段出现。
商王墓出土了众多奴隶和妃嫔的尸骨,这表明当时的统治者把性命看得无比轻贱,完全不珍视人的生命意义。
不过到了汉朝,儒家思想盛行,也促进丧葬仪式的进步。
传说汉代帝王会询问没有子嗣的嫔妃们是否愿意离开皇宫,允许她们去寻找个人的幸福生活。
然而在辽朝时期,以活人陪葬的做法再度兴起,辽朝的统治者耶律阿保机离世之后,竟然有数百位官员跟随他而去,元朝的建立者成吉思汗离世之际,同样有数量惊人的两万人被杀来陪葬!
直到明朝才再次彻底废除人殉的习惯。
活人祭祀
人究竟怎样变成随葬品?最普遍的做法是,帝王离世之后,立刻给几十个宫女喝下毒药。
水银就是其中一种毒药,能使侍女迅速毙命,在历史上,许多妃嫔就是这样被赐死的。
她们被逼喝下毒液,随即就瘫倒在地剧烈地扭动不停,等所有人都断气之后,宦官们便把她们的尸体搬进帝王的坟墓,安放在墓穴的不同角落。
另一种方式手段更加狠毒,就是将其活活掩埋,不少墓穴之中,都发现了侍从的遗骸,他们的颅骨承受过猛烈撞击,四肢呈现畸形状态,明显是生前就被埋入地下。
在目睹主人死去,他们就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却也无法选择一个体面的死法。
他们被紧紧捆绑,被弄进墓穴之中,接着身上的绳索被解除了,在一片昏暗的墓穴之中,这些人只能用手脚爬行前进终日惶恐等待死亡的降临。
有人觉得,被活埋者可能迅速失去气息而亡,不过,出土的殉葬者遗骸呈现弯曲断裂的形态,说明他们在墓中奋力反抗过,基本上是遭活活憋死的。
依据墓穴的容积进行估算,规模宏大的墓穴之中,陪葬之人竟有可能持续抗争十二时辰后才离世。他们在绝境里,每经历一次呼吸和每一次心跳,都期盼着能够继续存活,直至生命终结。
一个活着的人能活多久?
古代,部分地位显赫的帝王强行要求活人随葬,作为陵墓中的附属,这些人被活埋后在地下能够存活多长时间,涉及诸多条件。
首要的是至关重要的氧气,经测算,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墓葬能够容纳30万升氧气,可以供100个人维持生命5天。
然而墓穴内部地方狭窄,因此能够同时容纳的生者数量不多,并且每个人在呼吸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导致氧气浓度不断降低,据专业人士推测,生者仅能借助墓穴中的氧气维持存活4-5天。
其次是食物和饮水,因为在墓葬里,这些物品十分罕见,甚至找不到补充的地方。
根据推算,一个人若不进食,其实能够活上好几天,甚至可达一个星期,但期间必须补充水分。
如果墓中准备了可食用的肉类、谷物等食物,配以少量水分,活人理论上可以再坚持1-2周。
许多墓穴中的逝者不会特意预备充足的食物和饮水,因此,探墓的人很快就会因为饥饿和干渴而痛苦地死去。
此外,墓穴里的心理负担也妨碍存活,当被迫直面死亡的结局,在幽闭令人恐惧的场所,人的精神状态会轻易瓦解。
为争抢仅有的、为数不多的食物,他们往往会相互残杀,出土文物中陪葬者的尸骨有残缺,这就是证明,心理状态瓦解会让生者加速离世。
而且大部分的墓穴,都会事先设置机关,可切断氧气来源某些墓穴的设计旨在使生者迅速失去呼吸,另一些则构造精巧,意图阻止生者逃逸。在这些墓穴里,生者的存活期非常短暂。
在最理想情况下,活人也只能勉强存活10天左右。
而大部分情况下,他们经历着非人的痛苦,在绝望中选择自杀或相互残杀,生存时间往往不超过1周。
这无疑是一种极为残酷的祭祀仪式。
声明:文中所述内容及配图均源自网络,本篇内容意在传播正面信息,杜绝不良内容出现。若存在版权或人物权利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迅速移除相关内容。对于内容中存在疑问的部分,经联系后会立即修正或删除。来源:历史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