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朝的历史上,有两位极为可惜的短命诗人,他们的英年早逝,给后世文学史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自古天才多薄命,如王勃、李贺、霍去病。
在唐朝的历史上,有两位极为可惜的短命诗人,他们的英年早逝,给后世文学史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二人,一位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位是被称作“诗鬼”的李贺。
尽管他们都早早离世,但留下的“经典之作”却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读过他们作品的人,会为他们的才华深感惋惜。没读过的人,自然难以理解为何称他二人是“唐朝最可惜的短命诗人”。
那就一同欣赏一下他二人笔下的经典之作吧!或许,你会有所体悟。
第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首诗,是王勃送别诗的巅峰之作,全诗突破了传统送别诗的悲戚基调,以开阔的意境、豪迈的胸襟,将离别之情升华为对友情的豁达赞颂,堪称初唐五言律诗的典范。
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原文如下)
第二首《滕王阁序》
这是王勃笔下最为经典,最为出名的代表作之一了。有“古今第一骈文”的美誉。
整篇文章行云流水,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文章中的名句更是数不胜数,读起来令人陶醉无比。
然而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在写完这篇文章不久之后,王勃便在探望父亲的路上溺水而亡。(原文如下)
第三首《雁门太守行》
这首诗是“诗鬼”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同同时也是唐朝边塞诗的经典之作。诗虽然仅有八句,却通过夸张、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边关将奋勇御敌、精忠报国的景像。
结尾“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直抒胸臆,将战士为报君主知遇之恩、甘愿战死沙场的壮志豪情推向高潮,让全诗得以升华。
第四首《马诗·其五》
这首诗是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首。诗虽简短,却用神乎其神的想象力,与比喻能力,将大漠的风光描写的既生动形象,又独具特色。(原文如下)
第五首《南园·其五》
这首诗是“诗鬼”李贺众多诗中最特别的一诗。全诗情感浓烈、意境悲壮,将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报国之志的炽热完美融合。
李贺被称为“诗鬼”,风格向来奇诡,但这首却写得直白有力。
第六首《李凭箜篌引》
这首诗是唐代音乐诗的名篇,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齐名。全诗,非常符合“诗鬼”的特点“意象奇诡”。
以上这五首诗,一篇骈文,便是二位天才最具代表的作品了。他们二位,一个二十六岁落水而亡,一个二十七岁因病去世。留给了后世之人,对他们才华的无限遐想。
读完他们的作品你是不是像我一样,总会忍不住想:若他二人能多活十年,会不会有比《滕王阁序》《雁门太守行》等,更为惊艳的篇章?会不会在唐朝的诗坛上,开辟出更辽阔的天地?
我称他二人为唐朝最可惜的“短命”诗人,也不为过吧!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