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赋能助成长——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河源行)活动走进东源校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09:38 1

摘要: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一系列融合智慧与创新的科学盛宴正全面开启。9月18日上午,由广东院士联合会(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主办,中共河源市委和河源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河源行)活动走进东源,院士专家们入企助创新、进校做科普,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一系列融合智慧与创新的科学盛宴正全面开启。9月18日上午,由广东院士联合会(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主办,中共河源市委和河源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河源行)活动走进东源,院士专家们入企助创新、进校做科普,为东源“百千万工程”出谋支招、荐才送智。其中,马於光、刘治猛、胡友根等多位院士专家走进东源多所学校,以座谈交流、科普报告、励志报告等形式近距离交流,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使青少年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拓宽科学思维。

马於光院士揭秘有机半导体:

以好奇心点亮科学之路

在东源中学报告厅,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马於光开展了一场以《奇妙的有机半导体》为题的科普讲座。讲座中,马於光院士结合自身求学及科研经历,分享个人科研道路上的坚持与探索,勉励同学们既要保持求知若渴的好奇心,更要培养持之以恒的毅力,将个人理想融入集体事业之中。

在专业知识讲解环节,马於光院士用生动比喻与详实案例,将晦涩的半导体概念、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转化为通俗知识,让师生直观感受科学魅力。在互动环节,报告厅气氛热烈,针对学生们提出的 “科研如何面对失败”“大学专业选择”“科研与生活的平衡”等问题,院士以自身经历耐心解答,并寄语师生:“感觉奇妙是人类进步的起点,科学是将奇妙变成新的知识点”,鼓励学生们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勇于探索,将奇妙的科学发现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从院士身上我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探索科学的决心。” 东源中学高二学生欧家乐表示。该校校长赖兆平则指出,院士身上 “胸怀祖国、追求真理、甘为人梯” 的科学家精神,将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指引。马於光院士强调,此次活动是国家科普与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专业分享,助力年轻一代立志科研,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胡友根研究员解锁手机 “超能力”:

以生活化案例激发科学兴趣

上午9时30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胡友根走进东源县实验中学,以《解锁手机超能力:芯片、电磁波与神奇材料的 “三角联盟”》为题开讲。他以 “手机如何制作” 为切入点,将芯片、电磁波、材料比作手机 “超能力” 背后的 “三位英雄”,用直观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理解三者的制作原理与应用场景,打破科技知识的 “距离感”。

“芯片从硅砂到晶圆再到极限电路,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让我真切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东源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学生涂南飞分享道。教师陈爱谷表示,听了讲座,她受益匪浅。以后将把讲座中的科普案例融入教学,让课堂更生动有趣。

整场讲座主题鲜明、内容深刻、启发心智,进一步拓展了现场师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了师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在互动环节,胡友根研究员与师生面对面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播撒科技知识种子,点燃科技强国梦想,并寄语学子们在日后的求学道路上“要保持好奇,勇敢发问,拥抱失败方能成功”,点燃青少年科技强国梦想。

刘治猛教授解读新材料:

以前沿知识点亮未来梦想

东莞理工学院教授刘治猛则在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为500余名高二师生带来《改变生活的新材料》科普讲座。讲座中,刘治猛教授通过大量图片与案例,讲述了“材料在人类生活中的变化历程以及其重要作用”,并详细介绍了石墨烯、冷感-吸湿纤维、钛合金等新材料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带领师生触摸科技前沿。

“希望这些新材料能应用到国防装备中,增强国家国防力量。” 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高二学生黄俊智的发言,展现出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在有奖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在双向交流中深化知识理解,实现 “寓教于乐、学有所获”。讲座尾声,刘治猛教授为学生代表签名赠言,与师生代表合影留念,并深情寄语:“新材料是打开未来世界大门的钥匙,而你们正是手握钥匙的人。”

刘治猛教授表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科学发展的两翼,科普需从小培养青少年创新理念,为国家科技发展积蓄力量。该校党委书记陈红星透露,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进科技项目式教学,整合高校与企业资源,搭建学生科技创新交流平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常规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成长赋能。

来源:珊子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