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汉杰,字雄仲,1902年生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其家族在当地属耕读人家,自幼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后考入兰州省立第一中学,受五四运动影响,青年时期即关注政治,192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王汉杰,字雄仲,1902年生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其家族在当地属耕读人家,自幼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后考入兰州省立第一中学,受五四运动影响,青年时期即关注政治,192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30年代初,王汉杰凭借国民党背景,历任甘肃省政府民众联合处科长、财政督察处稽核科长等职,负责地方财政监管与民众组织事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甘肃成为西北抗战后方,王汉杰调任军事运输处科长,负责陇海线甘段军粮调配,期间与国民党特务系统建立联系,加入“复兴社”甘肃分社,成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坚定执行者。 1938年8月,兰州抗敌后援会创办《抗敌报》,万良才等进步青年借刊物宣传团结抗日、民主建国思想,销量覆盖兰州各校与工矿。王汉杰以“内容含共党宣传”为由,向甘肃省政府密报,称万良才等人“勾结异党,企图颠覆本省抗战秩序”。当局随即查封报馆,逮捕编辑人员,万良才经多方营救虽未入狱,但被迫离开兰州,该事件导致甘肃抗日救亡舆论阵地遭严重破坏。
1939年10月,王汉杰调任天水专区党部宣传科科长,将矛头指向进步文化机构。天水生活书店作为陕甘宁边区之外的重要进步读物发行点,经销《新华日报》《论持久战》等书刊。王汉杰派特务监视书店经理薛天鹏,以“私通共党”为由逮捕,亲自审讯时使用辣椒水、压杠子等酷刑,薛天鹏拒不承认“罪名”,最终于狱中死亡。此案引发天水学界罢课,兰州文化界联名抗议,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却以“防共必要措施”为由,对王汉杰不予追究。 1940年春,甘谷县中学教师李庭光等组织“战时青年读书会”,王汉杰派县警察局突袭集会,逮捕李庭光等7人。在静宁看守所,他亲自设计“自首程序”:先令宪兵当众鞭打,再以“全家性命”威胁,迫使部分青年在伪造的“加入共产党登记表”上按手印,李庭光因拒绝签字,被关押至1943年释放,身心遭受重创。
1941年3月,王汉杰获取情报,天水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董邦在徽县活动,遂派特务伪装成商贩跟踪,在成县境内将其逮捕。审讯中使用美式电刑器,电流通过捆绑在董邦四肢的铜片传导,数次致其休克,又以冰水泼醒继续逼供,历时三日,董邦始终未泄露组织信息。最终董邦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关押于兰州沙沟监狱,直至1949年兰州解放才获释。 同年9月,第十后方医院女指导员邹某因传播进步歌曲,被王汉杰以“共党嫌疑”为由,押解至兰州黄河铁桥,深夜推入湍急河水。据参与押送的宪兵回忆,邹某临难前高呼“抗日无罪”,其遗体次日在盐场堡浮出,当局却宣称“畏罪自杀”。
1943年,王汉杰任西和县长期间,洮渭流域爆发“抗粮暴动”,农民武装攻破礼县盐官镇,杀死征税吏员。王汉杰亲率县自卫队前往镇压,在追击过程中,将曾为暴动队伍提供过粮食的甲长马尚智、私塾先生何应得等人,以“通匪”罪论处,未经审判即于西和县城隍庙前处决,悬首示众三日。 1946年调任静宁县长后,正值国共内战加剧,他推行“碉堡政策”,强征民夫在县境修筑12座防御碉堡,所需木料、砖石均按户摊派,逾期未缴者遭鞭刑。同时实施“连坐法”,五户为甲,一户“通共”,余户同罪,导致民间人人自危。
王汉杰推行“绿化荒山”计划,规定每保(约100户)每年种植耐旱槐树500株,他每月下乡检查,手持枣木鞭杆,发现树苗歪斜或未深植,即鞭打负责的保长,因此得“王鞭杆”绰号。至1948年,静宁境内公路两侧树苗成活率达60%,部分荒山开始绿化,该举措获国民政府农林部通报嘉奖。
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解放平凉,静宁县党部紧急焚烧档案,王汉杰将县政府库存的300余支步枪、50箱子弹及3部电台装上马车,率自卫队120人向西北逃窜,经会宁、武威,于8月抵达民勤县,凭借省党部介绍信,接任民勤县长。 此时民勤各界已酝酿和平解放,王汉杰却计划将县自卫队改编为“反共游击支队”,拟经内蒙古逃往宁夏马鸿逵部。10月,甘肃省保安三团团长叶建军率部抵达民勤,表面支持其计划,实则与地下党联络,11月5日,当王汉杰率队准备出发时,叶建军以“召开军事会议”为由,解除其卫队武装,王汉杰见势不妙,乘夜色骑马独逃,在永昌境内被当地民兵抓获。
1950年4月,王汉杰被押解至兰州,甘肃省人民法院组成专案组,经半年调查,确认其在天水、西和、静宁等地任职期间,直接参与杀害共产党员、进步人士17人,间接导致20余人伤残,另以“通匪”“抗粮”等罪名处决无辜百姓9人。1951年3月12日,兰州市人民体育场召开公审大会,王汉杰被控“反革命屠杀罪”“破坏解放事业罪”,判处死刑,当日在华林山刑场执行枪决。
王汉杰育有三子,长子王为尧早年就读于兰州大学,194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陇右地下交通线工作。1947年,王汉杰发现其子往来于陕甘之间,曾在家中训斥:“你若再与共党来往,我就亲手毙了你。”王为尧愤而离家,前往陕甘宁边区,父子自此断绝通信。1950年,王为尧在解放云南战役中,于沾益县遭国民党残匪伏击,壮烈牺牲,时年28岁。
王汉杰的政治生涯贯穿民国甘肃动荡时期,其行为兼具旧官僚的务实与反动政权的残酷。在教育领域,他主持修建静宁南关小学、西和中学等6所学校,拆除城隍庙、关帝庙等12处庙宇作为校址,推动女子入学率提升至30%;在社会改革中,强制推行放足运动,设立“缠足纠察队”,对违规家庭处以罚金,使静宁适龄女性缠足率从70%降至20%。这些举措虽获当局表彰,却因手段暴戾,遭民间诟病。
王汉杰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地方官员的典型代表:一方面试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改良巩固统治,另一方面以极端手段镇压异见,最终沦为内战炮灰。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